历史

揭秘:两汉时期的货币长什么样?

  揭秘:两汉时期的货币长什么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汉朝四百多年里,货币的情况有许多变化。

  货币作为一般的商品等价物,其出现时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之后的结果。在中国古代,虽然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有了很大范围之内的商品交换。但是货币的出现却是很晚的事情。在夏商时期的墓葬中,我们看到当时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时候,是以贝来作为一般等价物而使用的。这一点在文献的记载之中也得到了证实。贝被穿起来,以朋为单位。在今天我们的汉字中,很多与钱有关的字,都带一个贝字旁,比如贷、货等等。

  根据文献的记载,最早的货币是在春秋时期周景王所铸造的大钱。但详细情况如何,我们今天并没有实物可以考证。到了战国时期,商品交换更为频繁,于是各国都出现了货币。大体上说,在今天齐国一带流行刀币,在燕赵一带流行布币,在楚国通行的是“蚁鼻钱”,而在秦国通行的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孔方兄”的園钱。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秦王政变成了秦始皇,秦国的園钱也就成了秦朝通行的货币。这是的货币以铜制成,作为金属货币其币值由轻重所决定,秦代的園钱重半两。但是,这种半两钱币值过重,其实并不利于商品流通,百姓使用并不方便。这就比如,你买个土豆给人家百元大钞,卖菜的可能会找不开钱。

  西汉初年,中央政府并没有统一铸币权。可以说,天下谁有铜,谁就铸造铜钱。比如汉文帝听说自己的宠臣邓通面相是饿死之相,汉文帝就封了一座铜山给邓通,让他自己铸钱。吴王刘濞也充分利用自己境内的铜矿来铸造货币。当然,大家知道发行货币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买卖,邓通、刘濞等人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到了汉武帝的时期,中央集权被空前加强了,铸币权自然也要被收归中央。汉武帝即位之初,政府发行三株钱。但是这种钱却存在着币值过轻的问题,百姓们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这就好比,你还去买土豆,却给人家卖菜的一堆一分的纸币,这对于买卖的双方都是不便的。加上这种钱被盗铸的也比较多,后来汉武帝废止了三株钱的流通。到了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改由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铸造五铢钱,故亦称“上林三官钱”。至此,西汉的币制大体稳定下来。而且铸造精良,不易仿制,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此后一直到隋朝,几百年间中国货币的主流始终都是五铢钱。五铢钱轻重得当,

  唐朝初年,隋朝的五铢钱,甚至前朝的钱币都在流通,币制混乱,并不利于经济发展。后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唐朝政府开始铸造开元通宝,规定十个铜钱重一两,因而一个铜钱的重量也被称为一钱。一直到清朝,中国铜钱的主要形式都是这种十个重一两的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