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为何孟获没有帮助蜀汉呢?

  关于孟获其人,以及诸葛亮对他“七擒七纵”的事,历史上的争议颇多。因为《三国志》中并没有关于孟获及其事迹的记载。这个记载只是出现在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以及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里,因此也就产生了疑问。什么疑问呢?

  如果孟获确有其人,而且诸葛亮对他“七擒七纵”的事情也是真的,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三国志》怎么可能不记载呢?

  再说了,孟获这个“获”字,本身就大有深意,似乎表明诸葛亮对他的“擒获”之意。如果真有这个意思,则这个名字肯定是后人杜撰的。还有“七擒七纵”,诸葛亮平定南方,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到秋天收工回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怎么可能就“七擒七纵”呢?时间上完全不够。再说了,孟获不可以等到诸葛亮回去了再造反吗?这简直有点小孩子过家家的味道啊。

  显然,这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学性的描写,习凿齿和常璩两位东晋的史学家,根据民间的流传,把它放在史书中作为真实事件加以记载,也是很可能的。

  不过,虽然历史上的孟获也许不存在,但是诸葛亮真的在北伐之前带队平定过南方,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蜀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南方一直都比较稳定,没有大面积的造反事件发生。这说明,经过诸葛亮等人的努力,南方各部族对蜀汉还是比较拥护的。既然如此,在魏国大军压境蜀汉灭亡的时候,“孟获们”(我用这个词指代南方的那些部族首领)为什么不前来营救呢?

  (诸葛亮)

  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诸葛亮平定南方以后,对部族首领进行了瓦解,让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前往营救。

  据《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表面上非常优待南方部族首领“孟获们”,对他们实行宽大的政策。但是,诸葛亮并没有任命“孟获们”为首领,而是委派了李恢等内地官员进行管理。而且,诸葛亮还把当地的郡县进行了重新分割重组。把当地的穷困百姓划归给当地的五个大姓,让他们组建军队。这样,实际上就是对部族首领的权力进行消解,让他们不可能一支独大,从而也只能服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统治。

  第二,南方部族的军队参与了蜀汉的北伐战争,地方上并没有强大的私人武装,无法营救。

  在诸葛亮把当地老百姓划归五大姓,并组建军队以后,这些军队都召集起来,参与到北伐战争中去了。地方上的管理,主要是从中央派去的官员及少量军队在实施,而不是当地的豪强部族在实施。既然军队都参与到北伐战争中去了,当时很少有私人武装,因此,既然他们有心在国破家亡时保护蜀汉政权,也是没有那个能力的。

  (邓艾)

  第三,蜀汉政权亡得太快,南方部族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保家卫国。

  蜀国的灭亡,是一次非常突然的事件。当时姜维把钟会的十万大军阻在剑门关外,钟会寸步难行。如果这样再持续一段时间,钟会军队的粮草耗尽,他们必然就会撤退。就算最终蜀国可能还是打不赢魏国,但是至少这一次,还不至于就灭亡。

  问题出在邓艾率领两万人从阴平偷渡过来。蜀汉对这件事,毫无提防。也没有合适的大将领兵。匆忙之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军前往绵竹阻挡。诸葛瞻显然既没有临场指挥作战的经验,也没那个能力,同时还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听部下好的建议,结果打得一败涂地。

  推荐阅读:古代发配犯人来回几千里又费人力物力古人为何不将他们关在牢里

  获胜的邓艾长驱直入挺进成都,手足无措的刘禅,也就这么匆匆忙忙地投降了。刘禅不但投降,还命令姜维也放弃抵挡。这样,蜀国就这样“猝死”了。也就是说,即便南方各部族愿意前来救援,他们也没那个时间。

  由此可见,不是“孟获们”不忠心,不是他们不来救,是无力,无人也无时间救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