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魏国培养了哪些优秀人才?为何魏国留不住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魏国,泱泱大国,作为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它一定有他特殊的一面。在魏文侯魏斯当政期间,魏国曾建立了西夏学堂,它的第一任校长是孔子的学生,子夏。

  子夏相当于天下士人心目中的偶像,在子夏的影响之下,魏国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如:乐毅、李俚、吴起、商鞅、张仪、范雎、魏无忌……太多太多。为什么一个培养出大量人才的魏国却留不住人才呢?

  我们还得魏文侯说起。魏文侯当政期间,可谓是以一己之力将魏国带到了黄金阶段。魏文侯以铁腕手段在魏国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变法“李悝变法”,主张军功爵制,大大加强了君主的权力,给天下士人立军功入仕途的机会。

  魏文侯当政,一次秦国想要攻伐他,则有人说:“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秦只好作罢。但魏文侯无所畏惧,手下人才众多,乃灭中山国、伐郑、伐秦,凡是看不对眼的没有不征伐的。士人在魏文侯手下皆尽其才,然,魏文侯卒,魏武侯称王,魏国的人才逐渐流失。

  乐毅去往燕国一展宏图;吴起去往齐国带兵伐魏;商鞅在秦国主张变法使秦强大;张仪纵横六国如鱼得水;范雎逃往秦国以才能出任秦国相邦,与魏国兵戎相向。这些人可谓是不出世的人才,本都应属于魏国,却被魏国一个个放弃,只因两个字——猜忌。

  魏文侯时期,魏国有一位出了名的战神,吴起。在吴起是一个罕见的军事天才,战国一世,只有白起、王翦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在西河,吴起打造了驰名天下的魏武卒。这支军队实乃精锐之师,士兵们身强体壮、军纪严明,一时为人能敌。

  在吴起带领下,魏文侯攻占了齐国,魏文侯胁迫齐康公在洛邑朝见周天子,瓜分了晋国的三大家族魏赵韩为诸侯。吴起被任守西河,秦、韩两国不敢触犯。吴起之功功不可没,但魏文侯老年不信任士人,依然任命自己的亲弟弟为相邦,惹得士人集团的不满。

  吴起后来又遭到魏国贵族的迫害,担心砍头的吴起离开魏国,去往楚国。“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吴起在楚国得到重用,大力回报楚悼王的知遇之恩。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楚国在吴起的带领下,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使得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乐毅之才常被世人说起,在此就不进行过多赘述。只简单提起:乐毅的父亲是魏文侯当政时名将,率兵5万灭亡中山国,却因此受到猜忌,被强行缴了军权后终生不再被任用。

  有个人不得不提,此人名为范雎。“睚眦必报”就是出于此人。具体怎么回事,听我细细给您说来。

  范雎虽志存高远,但因家贫,无法面见魏王,只能充当大夫须贾的门客,因此整日郁郁不得志,只得借酒消愁。魏国一向从心底里看不起士人,可能有人觉得范雎好欺负,诬告他私通齐国,导致范雎被魏人打至濒临死亡,甚至被淋尿侮辱。

  但正是这尿,救了一个将死之人,范雎活了下来。范雎经人介绍逃往秦国,因其才华出任了秦国相邦(魏国又一次送了个相邦给敌国)。范雎掌握强国大权后,羞辱了魏使须贾,为了替范雎报仇,秦昭王以武力威胁,迫使魏齐(魏国相邦)自尽。

  个人看法这不算睚眦必报,之前须贾、魏齐等人差点将范雎打死,古人云“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因此范雎属于恩怨分明之人,至于是不是君子,就不是我一人说了算的。

  魏无忌是魏国末期的救命稻草,也是魏国末代君王的弟弟,由于担心魏无忌篡位,魏王一直不重要魏无忌。后,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在灭亡一线上摇摇欲坠,魏无忌“窃符救赵”,击退秦国的进攻,成为了赵国的重臣。

  魏无忌在赵国居住了十几年,这十多年内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乘着魏无忌在赵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安釐王(魏无忌哥哥)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魏无忌回国后被任命上将军,是为魏国最高统帅。

  魏无忌以一己之力,联合五国抗秦,秦国一时无法东进。这时候,范雎为秦国出谋划策,派人持万金到魏国离间安釐王和魏无忌的关系,同时派人到魏国境内假装祝贺魏无忌登上王位。多疑的魏国罢黜魏无忌的相位,魏国失去最后一个大才。

  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大梁城,魏国灭亡。魏国之亡,亡于历朝历代的魏王对士人的不信任,魏国培养了战国时期一批又一批的顶级人才,却由于猜忌、妒能又将这些人才送往敌国,可以说,是魏国自己灭亡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