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是怎么从皇位上被拉下来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建文帝被打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燕王朱棣镇守北平,足智多谋,屡次击败蒙古而威名大震。

  朱棣深受朱元璋器重,这要他逐步对皇位产生野心。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辅助下,先后削除各大藩王,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皇位,可他们虽拥有雄厚实力,最终为何会失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重文轻武

  朱元璋屠戮功臣造成朱允炆无人可用,这是不少人认为朱允炆失败关键。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残杀功臣,很大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社会重文轻武习性。

  开国君主马上定天下,可不能以武治天下,古语有云“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很好区分文武官员工作职能,和平时代,统治者可经过开科举,举孝廉等途径选出治国安邦官员,武将会被压制、排挤、甚至杀戮,皇帝已不需要武将为他平定天下,更需要文臣。

  明朝建国初期,国家未稳定,朱元璋依仗武将平定局势,可随着局势稳固,武将分批给处理,为国家安定,朱元璋开科举招贤能之人,补充官僚机构,安定天下。

  朱元璋从头到尾一直对武将不信任。

  在屠戮老一批武将后,朱元璋未培养新武将,以至于明军无出色将领,仅剩下郭英、耿炳文等老老将,以至于建文帝无将可用,而这个深度原因就是朱元璋屠戮功臣,重文轻武。

  其二、建文帝怀仁及书生误国

  建文帝成长在和平年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时代造就他软弱性格,这要他处理政务上优柔寡断。

  诸位藩王中,除燕王朱棣外,其他藩王均为无能之辈,可建文帝并未先处理朱棣,而是选择对付其他藩王,这也为燕王朱棣未来发动“靖难之役”埋下伏笔。

  建文时期,方孝孺、黄子澄这些人对朝廷忠心不二,这些人如何对待强悍燕王朱棣,可以说他们无实际经验,只是寄希望于礼教、伦理等这些虚无的东西来解决当前情况,这个是十分不理智想法。

  靖难之役开始后,朱允炆一句“勿伤我皇叔”,要朱棣一次次逃过必死之局,他不愿意背上杀叔之名,可战场是个你死我活之地,这种书生想法实在可笑。

  其三、朱允炆削藩不得人心

  朱允炆登基之处,根基不稳,没自己势力,班底也不雄厚,他的综合实力,跟父亲朱标,差了太多,这个时候贸然削藩,要他离心离德,在无人支持下,丢了皇位。

  朱允炆失败,败在谋划不足,没班底,他天真认为坐拥天下,粮草充足,兵力雄厚就可为所欲为,以至于他在面对能征善战,老谋深算朱棣之时,输给朱棣也是正常。

  从“靖难之役”成功我们知道,皇权之争有你无我,这个时候不能仁慈,否则失败一定是怀仁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