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主父偃这个人有着怎样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

  主父偃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他当年在齐地游学的时候,齐地的读书人都讨厌他,排挤他。他后来没办法跑到燕国、赵国、中山国去,到那儿后人家又讨厌他,又排挤他,就是他走到哪儿人家都烦他,所以主父偃就待不下去了。

  最后在元光元年,主父偃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西入函谷关。他去找谁呢,找卫青。他觉得卫青是皇帝的小舅子,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可以通过卫青来得到重用。

  结果卫青虽多次向汉武帝进言,但是汉武帝不听,所以主父偃到达京城后开始也不顺。最后主父偃在京城落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谁也不待见他,带来的钱也花完了,就是主父偃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了。主父偃最后只剩下一条路,铤而走险。

  他那个铤而走险就是他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奏章,这个奏章非常奇特,按照《史记》的记载,是朝呈暮见,早上呈报上去晚上汉武帝就召见他了。这就是主父偃的机遇了,这个奏章究竟是什么内容《史记》记载得不详,说奏章一共写了九条,其中八条是关于法律的,其中有一条是关于对匈奴作战的,这个对匈奴作战的还是主父偃不同意对匈奴作战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他不同意对匈奴作战。

  而这个意见刚好和汉武帝的意见相反,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言废人啊,汉武帝没有因为他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对而生气,反而召见了他。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另外两个上书的人,这两个人也是反对对匈奴作战的。汉武帝见到这三个以后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说你们这些人都跑到哪儿去了,为什么我和你们见面这么晚呢?这个话说明汉武帝对这几个人非常器重,当然,同时被召见的三个人中最受器重的是主父偃。

  这个主父偃尝到上奏章的甜头了,于是就隔几天一道奏章,隔几天一道奏章,这个奏章一上来就中汉武帝的心思,所以汉武帝见一道奏章就提拔他一次,再见一道奏章再提拔一次,一年之中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地飞黄腾达了,发达了。

  “推恩令”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在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僚机构之外,另在宫中设立内朝。主父偃在内朝备武帝顾问,对当时的政治颇有影响。几次上书,都能切中时弊。他认为,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连城数十,还有相当的实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情况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向武帝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