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刘暠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作为?
后汉,五代十国时期由刘暠建立的王朝,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暠,原名叫作刘知远,并非汉人,而是突厥分支沙陀部族人,唐昭宗乾宁二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他从小不爱说话,表情十分严肃,面色紫红,别人都认为他是个很有威严的人。成年之后,跟在同为沙陀老乡的唐明宗李嗣源身边做偏将。
当时著名的后晋高祖皇帝石敬瑭也侍奉在唐明宗左右,位阶比刘知远稍高一点(因他是明宗女婿)。后来唐明宗跟梁王朱家兵马激战,石敬瑭所骑战马尥蹶子,把鞍甲都给扯断了,而这时梁兵逼近,刘知远见状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敬瑭,自己一人殿后,独挡数万梁军,最后全身浴血回到军营,石敬瑭见了之后万分感激,从此十分看重知远。
后来唐明宗把他义弟一代战神唐庄宗李存勖的皇位据为己有,自己做了皇帝,便让女婿石敬瑭做了北京留守(山西太原),敬瑭则为了报答刘知远之前的护援之功,将他调任到自己麾下,做了牙门校尉,相当于亲兵队长。
不久,唐明宗的大儿子李从荣造反,明宗受惊而死,从荣也被诛杀,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即位,成为唐闵帝。可闵帝又非常忌惮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原名王可儿),发兵诛杀义兄从珂时,却反被武艺超群,颇有威望李从珂击败,唐闵帝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赶紧从洛阳出逃,在路上与妹夫石敬瑭相遇,于是在敬瑭的护送下一起跑到了卫州。
可闵帝的左右臣子居然想谋害石敬瑭,夺取他手中的兵权,刘知远发觉之后,立马派出亲兵当中武艺最高的石敢,手提铁槌立于石敬瑭身侧以防不测,后来唐闵帝的人马果然一拥而入杀向敬瑭,石敢手抓巨木抵住房门,一手挥动铁槌杀得刺客尸横遍地,最终却还是寡不敌众,当场战死。
这时候刘知远带兵恰好赶来救了石敬瑭,立马反击,唐闵帝和部下最后全部被杀。接着潞王李从珂即位,做了唐末帝,也就是带着秦始皇传国玉玺自焚的那位硬汉。石敬瑭由于此人并非明宗亲子,虽然心中不服,但还是勉强做了唐末帝授予的河东节度使。
后来契丹辽国大军南下,唐末帝根本无心抵抗,刘知远就劝石敬瑭举兵夺天下,自己做皇帝。石敬瑭高兴得跳了起来,立马跟他一同密议大计。不久便让刘知远做了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掌管了大本营太原的所有精锐兵马。
过了几天,辽太宗耶律德光带着契丹大军,与唐末帝麾下大将张敬达在晋阳决战,唐军大败,石敬瑭立马选择向辽主称臣,顺便就得到了捉获和投降的所有唐末帝人马,正准备全部收编到自己的麾下各营,不想刘知远却以“叛降之人不可信”为由,将这好几千人全部斩杀,弄得想贪小便宜的石敬瑭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辽太宗扶立石敬瑭称帝开国,做了后晋开国高祖皇帝,刘知远被任命为大司空,依旧掌管侍卫马步六军都指挥使,等石敬瑭觉得皇位坐稳之时,又将他改任陕州节度使,这使得刘知远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辽太宗将比他还小十岁的石敬瑭收为了义子,晋高祖当着群臣之面公然喊他“亲爸爸”,并将河北、辽西一带的幽云十六个州全部送给辽主作为孝敬之礼。辽太宗满意之后,决定返回凉爽的关外大东北避暑,就指着刘知远对石敬瑭说道:“这个紫面大汉很有本事,没犯大错不可弃之!”
没多久,石敬瑭到洛阳正式号令天下,刘知远为他掌管京畿安全,四方的藩镇和盗贼都畏惧他的勇武,没有一支人马敢轻易来挑事的。石敬瑭为了巩固自己屈膝辽主才换来的帝位,立马加封刘知远为同平章事(副宰相),同时又提拔另一员大将杜重威做副宰相,与知远并驾齐驱,相互制衡。
刘知远向来看不上杜重威,认为这是明摆着不信任他,还羞辱他,于是愤然不乐,坚决不肯接受副宰相之位,并且把自己关在家中,一连几天不去上朝,还写了四封辞呈要求回乡种地。
石敬瑭见他这么倔强,心中也非常慌张,并没有批准他的请辞,后来又听说刘知远在家中谩骂他无信,一时气愤不过,立马召来宰相赵莹和公卿大臣,要宣布将刘知远罢官遣归。赵莹等大臣都认为不能这样对待功臣,最后石敬瑭在群臣的劝说下,再次下旨命刘知远回朝赴任,知远心知不能再和皇帝相争,就接受了副宰相的任命。
后晋天福五年,刘知远被任命为邺都留守。到天福七年,石敬瑭由于太过向契丹辽国屈膝示弱,实在弹压不了天下诸侯的反抗,躲到邺都竟一病不起,不久驾崩于邺都行宫。
接着石敬瑭的大侄子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刘知远被新帝晋升为中书令。到晋出帝登基之后,一改其二叔的姿态,公然向辽国表示不服,引得只比他大十二岁的“爷爷”辽太宗亲率大军多次南下来教训他。
晋出帝也不示弱,迎刃而上,跟辽太宗在后来宋真宗最怕去的澶州大战,结果中原豪杰们都被晋出帝的血性所感动,纷纷加入抗辽队伍中,不久之后辽军大败,辽太宗竟然被打得丢盔卸甲,骑着一头小骆驼才逃回到了漠北草原。
晋出帝开运元年,刘知远也被意气风发的石重贵封为了太原王,没多久又改封北平王,加授太尉一职。第二年,辽太宗再次引大军南来,刘知远的老对手杜重威居然以全军降辽,而晋出帝太过轻敌,完全不把辽军放在眼里,竟躲在宫中享受,任由辽军深入。才过了几天,就连他最亲信的大将张彦泽都投降了辽军,并作为向导引着辽军直逼京城。
最后晋出帝自焚未遂,被辽军捉住,迁到了开封府。当时身在藩镇的刘知远,得知之后,心中大为惊骇,赶紧派兵分守各处要塞,准备与辽军开战。而辽太宗却没有把心思放在刘知远身上,而是一心想自己在中原做皇帝,于是就在汴梁穿上汉家天子的龙袍,戴上平天冠,坐上金銮殿受后晋百官的朝拜,以此宣告天下大辽入主中原了,并要求全天下改用辽国年号,即会同十年。
而当时晋出帝被关在了封禅寺中,不久被辽太宗派人押往大东北黄龙府,他这一去可比后来的宋徽、钦二帝早了一百八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于异族之后,被流放千里的帝王。
刘知远见后晋已亡,生怕强大的辽国迟早要对他动手,就派使臣前去向辽太宗称臣,辽太宗起初还担心刘知远不好对付,如今主动来请降,于是下诏对其进行宣慰,并称比他大七岁的知远为“儿”,敢情是要把他当石敬瑭一样。
又送了一条大东北带来的木拐棍给知远,按照契丹风俗,只有勋贵重臣才享有此殊荣,相似于汉朝时天子赠送给诸侯王的几仗一样。使臣拿着木拐棍而归,一路上辽军见了这法杖,居然个个都识得,没有一人不下马避让的。
等刘知远拿到这根拐棍,又听说辽太宗呼他为“儿”,一声冷笑就把拐棍丢到火里烧掉了。当时麾下诸将吓得不敢作声,刘知远却笑道:“辽主在汴梁做皇帝做上了瘾,这必然导致他们关外的逆臣对他顿起异心,不久之后辽国必定内乱!”
后来果不其然,契丹老勋贵们趁辽太宗身在中原,他们在关外个个蠢蠢欲动,伺机夺位,而刘知远已开始考虑自己立国建号了。没多久,辽太宗因压服中原群雄不易,又怕国中发生变故,因此在甚为忧惧之下,决定班师,不料途经栾城时突然病死,竟被臣下腌成了“腊肉”运回漠北交差。
当时刘知远麾下诸将与后晋遗臣们都认为中原无主,而知远威望日隆,应该进位称帝,刘知远赶紧佯装不肯,而大伙儿再三使劲劝进,最后刘知远“勉为其难”在太原接受“大汉高祖昭肃皇帝”之位。
这里需要解释一个常识性的误解,大多数人认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才是“汉高祖”,其实这只是司马迁他老人家口语加笔误所致,刘邦最为正式的称呼应该是“汉太祖高皇帝”,可简称为“汉太祖”或“汉高帝”,而名副其实的“汉高祖”应该是这位“后汉高祖昭肃皇帝”。
三国时期的刘备被称为“汉昭烈皇帝”,估计刘知远这个“昭肃”皇帝也是为了彰显自己为“兴复汉室”而与刘备相提并论吧。刘知远称帝之后,为了表示自己“不忍忘记晋高祖石敬瑭”对他的知遇之恩,于是坚决不改年号,一直沿用后晋的天福年号。同时以老字号“汉高祖”刘邦和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为祖宗,进行祭祀,以宣告天下自己的正统地位,可刘知远这“汉高祖”严格来讲却连汉人都不是。
当时为了提振中原久衰的士气,刘知远对各地诸军主动出击辽军的行为,表示了默许与纵容。于是天下各方诸侯都开始袭击和斩杀滞留在中原的辽军。刘知远还打算派兵北上,在寿阳阻截辽军,营救被押送北上的晋出帝,结果却与其“失之交臂”,为此刘知远还“愤惋久之”,即愤怒和惋惜了很长时间。
刘知远见中原到手,帝位渐稳,于是立次子周王刘承祐为左卫上将军(类似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做秦王时的天策府上将军,长子刘承训早逝),又以亲弟刘崇为北京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又授予老同僚“老对手”杜重威为太尉、宋州节度使,并且禁止天下仿造契丹的器具和服饰。
可不久,杜重威却在邺都造反,刘知远立马以高行周为讨逆大元帅前去讨伐。又以亲兵队长郭威为枢密副使(侍卫亲军都虞候,后来的后周太祖皇帝),掌管天下兵马的调度。没过几天,天上居然下起了“雨木冰”,一连下了好几天,也就是雨水一落到地面树上就结成冰。
百官认为这是吉兆,没多久,杜重威果然上表请降,并穿着白色的孝服出城投降。刘知远没有立马处置他,而是封他为楚国公,并论功加封高行周为临清郡王。这一年,刘知远认为自己已是“如日中天”,就改名为“刘暠”(音同“皓”),并改元乾祐。
不想没过几天,乐极生悲,只做了两年皇帝还不到,五十三岁的刘知远突发重病,争忙将宰相苏逢吉等人召入宫中,以次子周王刘承祐为嗣君托孤,并下遗诏道:“朕死后秘不发丧,善防杜重威!”可到临终前他又说了句:“重威父子,因朕小疾,谤议摇众,皆斩之!”这才咽气驾崩于万岁殿。
宰相苏逢吉按照刘知远的意思,果然将杜重威父子押赴菜市,处以残酷的磔刑,当时汴梁的百姓都恨重威曾投降辽国,助纣为虐,纷纷上前争抢他身上割下来的肉,生啖入腹,实在惨烈至极!
没多久,刘承祐在刘知远灵柩前即位为帝,是为汉隐帝。当时天下有童谣唱道:“石榴花,发石榴开。”有识者心知这是指“石、刘”两家,也就是指后晋、后汉两代都不过二世即亡。后来汉隐帝在位不到三年,就被他爸的亲兵队长郭威取而代之,后汉王朝国祚居然只有四年时间就跟历史舞台道别了。
而“汉高祖”刘知远的亲弟弟,汉隐帝的亲二叔刘崇却在太原建立“北汉”,依附辽国称帝,与后来的后周、北宋顽抗到底,直到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四年,才被宋军彻底灭亡。而“汉高祖”刘知远在历史上,一生勇武非凡,行事刚猛果断,极能审时度势,却因天不假年,只落得徒有“应运之名”,却没能和汉高祖刘邦那样威德被于四海,成就四百年泱泱大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