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大秦将领王翦的成名之路怎么样?隐退是大智慧

  大秦将领王翦的成名之路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秦朝,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而秦始皇更是居功甚伟。

  当然秦国能够统一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众武将、名臣的帮助,比如秦国的四大名将白起、王翦等人。

  只相对于白起而言,王翦的名将之路更为平稳,年少时期王翦就被秦王嬴政赏识,最终成为嬴政的“左膀右臂”,而自知朝廷诡变无常的王翦也是趁机隐退,为后世子孙寻出路。

  而我们所熟知的大将白起就比较惨了,下场竟是被秦王赐剑自刎。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秦国名将中结局最为美满的王翦吧。

  王翦的成名之路

  说到王翦,人们的赞美之词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杜牧,“周有姜太公,秦有王翦”。

  司马迁,“王氏。蒙氏功为多”。

  还有人认为如果没有王翦,那秦朝的大一统事业也不会这么快成功,可以说王翦的功绩就是大秦统一的基础。

  那王翦究竟是做了什么,被秦始皇这么赏识。

  首先,王翦能成为战国著名的军事家,与他的学习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年少时期,王翦就对军事十分感兴趣,于是熟读兵书,奋力学习,终于在军事上颇有心得。

  而后经人举荐,王翦来到了嬴政身边任职。

  秦国吞并六国正值用人之际,王翦就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据资料记载,六国里面,除了韩国以外,其他五国的灭亡几乎都与王翦有关系。

  公元前229年,在秦始皇的命令下,王翦与秦将杨端共同率兵进攻赵国,可惜遇到了赵国能将李牧,双方一时之间僵持不下,竟纠缠了一年多的时间,不过好在秦军训练有素,早有准备,在这场拉锯战中,秦国终于获得胜利,王翦等人攻占赵国,此后赵国国灭。

  除此之外还有王翦最重要的成名之战,那就是攻灭楚国。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打算攻占楚国,只是楚国并非等闲之辈,所以要细细谋划。

  于是秦始皇立即召集了所有的谋臣将士,希望他们能够出谋划策,共谋伐楚大计。

  其中秦名将李信认为,楚国不值得大动干戈,攻楚只要二十万人足矣。

  而老谋深算的王翦反而保守地认为攻楚必须六十万人。

  秦王嬴政自然是喜欢用最少的兵力打最硬的仗,更何况六十万人几乎集结了全国所有的兵力,全派出去会有风险,所以秦始皇当场认为王翦老了,不中用了,于是命李信率领二十万人去伐楚。

  而王翦则觉得自己没了用武之处,当即请辞。

  结果带兵的李信中了楚国的诱敌计,大败于楚国,结局惨烈。

  秦王嬴政知道自己失算,立马派人去请赋闲在家的王翦,希望王翦能够出山伐楚。

  王翦答应了秦王请求,立即表示自己会出山带兵攻楚,只是要求秦王能够给自己多一点的田地、金钱。

  时间紧急,秦王嬴政只得马上答应下来,后来果然不出王翦所料,楚国在六十万大军面前溃不成军,才一年就灭了楚国,而王翦归来后也被封侯。

  经此一役,人人都道王翦老谋深算。

  原来,王翦深知秦王会心存疑虑,如果自己手握重兵,秦王肯定会忌惮自己。

  所以王翦才会在出征之前多要封赏,以此表示自己的衷心,打消秦王对自己的怀疑。

  而后人也因此一战,认识到了王翦。

  王翦作为战国名将,在历史上也是善终。

  得到秦王丰厚赏赐的王翦并没有功高震主,或是沾沾自喜,反倒是学会了暂避锋芒,他主动辞官,回归乡野,守着自己打下的财富。

  而相比较肆意冲撞君主的白起,王翦自然是古代历史中急流勇退的典范人物了。

  王翦结局美好,他的后世子孙也得了他的荫庇。

  因为先祖的教导,王翦的子孙少有参与政治的人物,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名臣能人。

  尤其是汉唐时期,出了名的王氏后人几乎都是王翦的子孙。

  比如唐朝时期显赫的琅琊王氏以及才子王勃等。

  可以说王氏的辉煌与先祖王翦的荫庇是离不开的。

  而王翦此人能在功成名就之际急流勇退也是一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