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成为阶下囚之后,李世民是如何对待他的?
当颉利可汗成为唐朝的阶下囚时,李世民是如何对他这个昔日的敌人的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公元626年,东亚霸主东突厥蠢蠢欲动,听闻唐朝刚刚发生玄武门之变,李渊把大唐的皇位禅让给了次子李世民,颉利可汗大喜过望,立即准备挥兵南下。
颉利可汗本名叫阿史那·咄苾,是启民可汗的第三子,是东突厥汗国历史的最后一位可汗。隋朝开荒年间,隋文帝杨坚为了和东突厥缓和关系,把隋朝宗室之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在启民可汗去世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先后继位。
启民可汗的一生和隋朝关系较好,但他的儿子颉利可汗却性格凶悍、嗜杀成性,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突厥有续娶后母、寡嫂的习俗,隋朝的义成公主先后嫁给了上述四位可汗,而颉利可汗也是义成公主最后一任丈夫。
颉利可汗虽然残暴,但并非无能之辈,趁着李世民登基,根基不稳之时,颉利可汗先派部将攻打灵州,唐朝名李靖急忙带领唐朝主力部队前去迎战。
此时,唐朝大军出动,长安空虚,颉利可汗瞅准机会
,亲率十余万大军直逼长安。李世民匆忙迎敌,但长安城中无兵可用,若不能挡住颉利可汗,唐朝可能面“二世而亡”的尴尬。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尴尬的时刻,刚刚登基,就面临如此危机。最后,李世民唱了一出“空城计”,和颉利可汗在渭水河畔签订盟约,杀白马为誓,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虽然是和平协议,但对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来说,可谓是件耻辱之举。此后几年,李世民无不在找机会一雪前耻。贞观三年年底,突厥发生雪灾,在颉利可汗的默许下,突厥的几个部落率先撕毁条约,肆意南侵,李世民终于找到借口,打算一举实现自己的抱负。
为了抵抗突厥,李世民派遣六路大军,共计10万人,李靖、李勣、张公瑾、柴绍等名将悉数出动,唐朝和东突厥两个强大的国家对峙起来,旷日持久。次年春天,李靖亲率3000骑兵夜袭定襄,在风沙的掩护下,突然出现在突厥的大营外,李靖一路上如犁庭扫穴,突厥不明情况,纷纷被吓退。
李靖势不可挡,突厥各部落皆以为李靖率领的是唐朝主力,再加上突厥连连兵败,突厥各部纷纷生了怯战之心。就连颉利可汗本人也大惊失色,最终向唐朝低头。
正在颉利可汗和唐朝使臣坐在军帐中商议议和条件时,李靖和李勣趁颉利可汗放松警惕,偷袭阴山,突厥人应对不急,大惊失色,直到唐军杀入突厥帐中,颉利可汗才知道自己中计,孤身一人慌忙逃窜。最终,李靖俘虏10万突厥士兵,大获全胜。
颉利可汗孤身一人骑马逃走,奔袭千里,半路上被唐朝将领张宝相生擒。从此之后,东突厥灭亡。
《新唐书》记载:
颉利至京师,告俘太庙,帝御顺天楼,陈仗卫,士民纵观,吏执可汗至。
颉利可汗被押送到长安时,唐朝子民争相观看,举国欢庆。李世民也实现了灭掉东突厥的抱负,亲自向太庙祭告。
李世民虽然对颉利可汗恨之入骨,但他并没有选择杀掉颉利可汗,也没有举行献俘礼来羞辱颉利可汗。见到颉利可汗后,李世民仅仅是当众指责颉利可汗的五宗罪:
“而父国破,赖隋以安,不以一镞力助之,使其庙社不血食。”
这是第一宗罪:隋朝对颉利可汗的父亲启民可汗有恩,当隋朝内乱时,颉利可汗却不思帮助。
“与我邻而弃信扰边。”
这是第二宗罪:我们两个邻国本来签订盟约,你却屡次违背诺言。
“恃兵不戢,部落携怨。”
这是第三宗罪:颉利可汗继位以后,对周边连年征战,穷兵黩武,突厥各部落皆心生怨恨。
“贼华民,暴禾稼。”
这是第四宗罪:侵略中原,掠夺我中原百姓,践踏我中原庄稼。
“许和亲而迁延自遁。”
朕曾许你和亲,你却百般推脱,最后逃走。
面对李世民的指责,颉利可汗无话可说。但李世民最后还是展现了王者的胸怀,李世民说:
朕要杀你,并非没有足够的理由。只是我没忘记渭水之约,所以不想这么做。
这句话道出了李世民不杀颉利可汗的真正原因:不是不能杀,而是不想杀。
此后,李世民安排颉利可汗住在长安,并且归还颉利可汗的家眷和仆人,由朝廷负责供养颉利可汗全家的衣食。
作为曾经的枭雄人物,颉利可汗在唐朝虽然仍享受锦衣玉食,但却沦为李世民的阶下囚,在唐朝,他再也不能纵马草原,再也不能挽弓射猎,再也不能左拥右护。颉利可汗郁郁寡欢,在长安居住数年后,颉利可汗去世,善终。
有意思的是,在贞观六年,李世民曾给过颉利可汗“机会”,让颉利可汗继续驰骋射猎,却被颉利可汗拒绝了。
原来,贞观六年,李世民派大臣前去看望颉利可汗,大臣归来后,对李世民说:“颉利可汗住不惯中原的房子,因此在院子中搭设帐篷。常常坐在帐篷内沉默寡言,偶尔和家人一起哭泣。颉利可汗日渐消瘦,但却不敢向大臣抱怨。”
李世民听闻后,十分怜惜,下旨给颉利可汗安排一个特殊职务——虢州刺史。
《资治通鉴》记载:
上见而怜之,以虢州地多麋鹿,可以游猎,乃以颉利为虢州刺史;颉利辞,不愿往。
为什么任命颉利可汗为虢州刺史呢?表面上看很简单:虢州多麋鹿,颉利可汗到这个地方任职后,可以常去射猎。但是,颉利可汗却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不愿意去。
虢州位于河南省西部,大致位置相当于现在的灵宝、栾川等地,距离长安约500余里。能够远离长安,又能骑马射猎,颉利可汗为何不愿意去呢?准确来说,他不是不愿意去,而是不敢去!
因为颉利可汗是曾经站在东突厥汗国的最顶端的男人,他对帝王心思较为了解。颉利可汗明白,东突厥已经灭亡,唐朝日益强大,他即使能够逃之夭夭,但最终也难以逃出唐朝的控制。但是,若想安身立命,唯有留在长安。李世民之所以给他锦衣玉食,是因为颉利可汗居住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如果一旦离开长安,颉利可汗的一举一动恐怕都会遭到李世民的猜忌,到时候难保善终。这才是颉利可汗的自保哲学。
700多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曾生擒浙东枭雄方国珍。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任命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方国珍装病不去赴任,一直躲在京城,在京城躲了7年,直到病逝。方国珍最终成为元朝末年众位枭雄中唯一一个在朱元璋麾下善终者。方国珍的这般心思,和颉利可汗何其相似?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老板”对我越不放心,我越不能离开“老板”的视线。这才是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