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代陈北科轶事典故,是怎么成为假国舅的?

  假国舅

  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姓陈的书生,两人结伴同行。半途,那陈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陈生对陈洸吐露真情,这次是奉皇命入宫认亲的。自己命薄无福,只好拜托陈洸上京后想办法见到他的姐姐,把将此事禀明。他把各种信物交给陈洸,吩咐完便断了气。

  陈洸进京后,便顶冒死者的身份,通过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正德皇帝派人对陈洸进行询问,校对信物,认为确实无疑,亲自召见陈洸,决定让陈洸进后宫认亲。

  认亲那天,陈洸进入后宫,长跪于地。只见从内宫走出一队同样装扮的宫娥、美女,陈洸从未见过皇后,实在无从识别,一时间被难住了。这时,他急中生智,对着众宫人用潮州方言大声说:“潮州阿姐,你的头钗要掉下来了!”只见一位宫人用手去摸头钗。陈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称:“娘娘千秋”!这女人正是当今皇后。她连忙伸出双手把陈洸扶起来,连称:“国舅免礼”。

  事后,陈洸将实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来因当众认了亲,二来陈洸是家乡人,他敢将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陈洸也就假戏真做了。

  当然,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也就将差就错。

  巧拒贡品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陈洸陪明武宗游江南,正德皇帝因听说岭南盛产荔枝,还有潮阳名产膏蟹,便命他归京时要多带一些荔枝、膏蟹,作为贡品。陈北科心想:如果给正德皇帝尝到了甜头,那以后每年得为朝廷进贡这类食物,这必将加重潮州百姓的负担。

  他口头上答应了,但回家乡后一直搁下不予办理,还故意拖延时间,等到超过假期好久才迟迟上京去。

  进献贡物那天,他怀藏一盘松果,用红丝线缚了二只田蟹,从午门外边牵边赶,闹了半天才到达殿前。正德皇帝见他这副模样,问道:“国舅为何来迟?”陈北科说:“启奏万岁,膏蟹此物必须鲜活的才可烹食,如果死了就不可食用。臣为了保住活膏蟹,一路是赶蟹上京,致误了期限。且路途遥远,膏蟹经不住跋涉,几百只只存下这二只,也越走越瘦小了。乞望我主恕罪、恕罪。”又奉上一盘松果,奏道:“这荔枝乃岭南名产,玉液多津,香甜可口。然臣闻晏子有‘桔生淮南,枳生淮北’之说,故荔枝到了北方便变得又硬又涩,难以入口。”嘉靖皇帝拿起荔枝,刚咬了一口,不仅硬、涩、苦,又带松香的臭味,一连吐了好几口唾液;又望着那两只小得可怜的田蟹,很不满意地说:“潮州的荔枝、膏蟹,从此免了。”陈北科立即跪下叩头道:“谢主隆恩!”

  计抗徭役

  陈北科告老还乡以后,乡亲们纷纷向他诉说地方上徭役很重,如每年潮阳县都得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潮州参加修治“竹竿山”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官府还要乘机敲诈勒索,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这一年陈北科心生一计,吩咐知县不要派出民工,而他自己则邀了几位老人,带领一群儿童挑着工具去竹竿山。

  潮州知府得知潮阳县上竹竿山工地的人全是老弱之辈,大为恼怒,亲往交涉。

  知府出门,鸣锣罢道,好不威风。陈北科率领了众父老和孩童上前迎接。知府见陈北科亲自上工地,不敢怠慢,连忙下轿施礼说:“国舅爷为何亲自来竹竿山?”

  北科说:“府尊大人有所不知,因连年来潮阳县龟头海发生隙崩为害极大,全部壮丁都出动参加堵塞隙口的工程,只剩下老弱在家,今因官府催迫甚紧,老朽虽手无缚鸡之力,然不敢不前来,万望府尊大人见谅、见谅。”

  知府见他们老的老、少的少,实在不成样子,便说:“竹竿山工程再紧,国舅爷您老人家也不必亲自来。”

  陈北科乘势称谢道:“承蒙府尊美意,潮阳县今后就不再派人来修竹竿山了。”

  说罢立即传命众人回县。知府目瞪瞪地望着他们回去,不敢阻挡。从此,潮阳县就不用再派工上竹竿山了。

  陈北科与周不错

  陈北科告老回家,终日吟诗作赋,力所能及为人解厄。一天,原三边总制已故翁万达的夫人,哭哭啼啼来求见,说是翁万达在官时与新任潮州知府侯天来有仇隙,现在侯天来要杀戮翁家,请求陈北科消灾解围。陈北科同情翁家,但苦无良策,整天在家中闷坐,恰好瞎子周不错在府外敲铃招卜,陈北科本是不信命卜,听到周不错招摇过市,就命人呼唤他进来,以求开心。周不错不知此家是陈北科府第,信口开说陈北科有铁锁之厄。陈北科大怒反问周不错:“那你自己有什么厄运?”周不错知道自己失口,忙说:“小人也有厄,幸有贵人相救。”陈北科觉得好笑。命家人将周不错锁于贵屿大桥下,看看当潮汛涨起时,有谁人去救他。眼看水位渐涨,周不错大声呼救,正好陈北科的家兄陈南科路过,不知是谁恶作剧,忙将周不错救起。

  陈北科原想戏弄周不错,却触悟起解救翁家的对策。第二天,他乔装到潮州府,在大街上故意冲撞新任知府侯天来,侯天来不认识陈北科,命差役用铁索将陈北科捆缚,按当时朝廷惯例,当朝要人被缉,龙头炮便连天响至京城。龙头炮一响,侯天来大惊,一打听,才知原是锁了国舅爷,连忙哀求陈北科谅情。陈北科不允,坚持要同上金銮,侯天来知道事情弄大了对自己不利,苦苦请求陈北科相救。陈北科大声说:“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若依我三件事,此案不究”。侯天来满口答应。陈北科提出三个条件:一是立碑向潮州父老反省,二是不私报翁家前仇,三是赠送一块牌匾给周不错,牌匾要大书“潮州名卜”四个大字。鉴于陈北科的威望和声名,侯天来只得照办这三件事。一场风波平息了。

  赴宴席

  陈北科因任湖广佥事时而在乡居两年,期间普宁有一大商人与其要好,乔迁新居,摆桌请亲戚朋友前来赴宴,北科也在其中。

  参加宴席的还有一位是新科举人,因北科赴宴时并无鸣锣开道而是带二家丁徒步前往,外人并不知道其来历。主人则安排北科坐宴席主桌的大位,新科举人及主人在两旁,举人心想普通小民敢来坐这大位,就问北科:先生至今是有坐有几次大位?北科则答:三次,一是我中了秀才父母设桌请我,二是我中举人时先生请我,三是我上京认姐后皇帝设宴请我。新科举人听后立刻借故离开主桌。

  后举人打听得知当时与其在主桌同坐之人乃当朝国舅、湖广佥事陈北科。这新科举人受北科的为人简朴所影响此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

  街路棚

  明正德六年,陈北科上京赴试,途中与一姓陈举子相依为伴,结拜为兄弟,陈姓举子有姐姐为正德皇帝妃子,上京考中进士之后,陈贵妃认北科为义弟,故史称陈北科为“国舅”流传潮汕各地,至今还在香港和东南亚潮人圈影响深广。

  陈北科为官清廉,不畏权势,在任大理寺少卿期间(大理寺为朝廷审处官吏犯罪机关,少卿为副职首长)得罪当朝权贵,明嘉靖十年(1531)被“恩准回梓”(即告老回乡)。史料记载,北科回乡时,官船驶至练江村前登岸,船上杂役抬上五只大箱子,乡邻以为北科当了大官,发财归来。到家时,陈北科当众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书画作品。

  后来,为了让全乡人都能欣赏这些佳作,陈北科把全部书画作品悬挂于贵屿最繁华街道的商店门顶,夜晚两旁配上大灯笼,街路上面搭上白布遮阳,这种沿街的书画展览,当地人称为“街路棚”。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邑内乡里,前往观赏者成千上万,有走路来的,有坐轿来的,也有驾小船从练江来的,练江上一时舟楫林立,灯光倒影,满江风月,小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街路棚”书画展览延续至今,2014年,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游田野

  陈北科因在朝为官二十载一直刚正不阿,在朝内得罪宦官众多,在先前就有宦官搞鬼导致他的“黄门第”无法建完,而宦官当政后,陈北科被迫告老还乡,宦官仍然想置陈洸于死地,曾向嘉靖帝提出要对陈洸实施绞刑,虽嘉靖帝没有采纳,不过宦官也没有放弃,一直诬陷他居乡不法,以致后世的各类文献的陈北科的记载都是一个不法小人,而他的真实面目则不在存在,在嘉靖十二年钦差来潮州视察,顺便到贵屿拜访陈北科,据说在与陈北科交谈中有说到朝内官员要灭他全家,要陈北科小心应对,北科则在第二年选择“诈死”,后隐名去了海陆丰。现如今在海陆丰大约有陈北科子孙后代四五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