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死囚获赦回家,过了个年竟又全部回到了监狱
这件事情发生在贞观七年,大概是在公元633年,腊月的时候,这快过年了,怎么着也要下去自己管辖的地方去看看是不是,这天就那么凑巧的去视察朝廷的监狱,在这个大牢中有400名,等待执行死刑的犯人,我们都知道唐太宗在位的时候是不主张严刑酷法的,所以对于死刑的审核也是极为的慎重,因为事关人命,不可以轻易的做决定,所以在唐太宗在位的时候死刑审核的程序上,规定要实行三复奏,向皇帝报告三次,反复核实,务求不冤杀一个好人。
后来,他觉得三复奏还不够,又规定了五复奏。扯得有点远了,咱们话说回来啊,唐太宗认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唐太宗问这些死囚对自己的罪责有没有异议,死囚们都说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就是想再回家看望一次家中的父母妻儿。唐太宗内心纠结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共度最后的幸福时光,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瞬间朝廷的官员不断的上书反对,希望皇上能够收回成命,最后唐太宗还是顶着压力把人放了,最后没想到所有人都遵守约定回来赴死,最后因为信任,唐太宗把这些人都放走了。
公元632年(唐贞观六年),过年前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错,适逢检录死囚名单,看着这些名字和名字背后的案例,心下有些不忍。
他下令提审了几人,发现其中似乎也没有真正的穷凶极恶之徒,思前想后,脑海大开——放死囚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前提条件就是大家得尝心愿后,都必须保证明年准时回来,回来干吗?该砍头还是要砍头的嘛,规矩不能坏!全国报上来将近四百个名单。执行!
来年秋天,所有囚犯“居然”都回来了,李世民很感动,教化这么成功,我都要佩服我自己了!奖罚一定要分明,他们理应为自己的诚实守约而受到奖赏!放了!都回家吧,你们的余生,还可以过很多个大年!
“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白居易深情的吹捧。头一句也有出处,太宗在早年,也曾任性的遣散了三千宫女,任她们出宫与家人团聚。
多么和谐的社会!何其博大的胸怀!大唐盛世嘛!
到了北宋,心机男欧阳修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老李啊老李,你的心思我懂,你这分明是在作秀!搞面子工程!
欧阳修的观点得到了王夫之的认同,王夫之补充解释:你李世民钻透了死囚的心理,死囚们未必不会揣摩你的心理,大家逢场作戏,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干脆就这样假设好了,有能耐你老李把回归的死囚全部问斩一个不留。然后你明年再来这么一出,要是囚犯还积极回来,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完成教化!
唐太宗雄才大略,是一代伟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的〃贞观之治〃,他的小老婆武则天,他和李靖合著的兵书《李卫公问对》,他的‘玄武门政变’,我们都非常清楚。同时,李世民在正大光明的背后,也十分擅长权谋,时不时地搞些大阴谋,大诡计,为人十分狡诈。
李世民功成名就、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在政治上秀一把,给自己来点花絮,给万民一些聊天的材料。
在春节前,他将快要处决的400囚犯喊进皇官,首先肯定要训示一番,大意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类的官话。在放他们回家团聚之前,唐太宗肯定许了愿,在春节过后的某一天,只要他们按时赶回监狱,朝廷就不追究他们的杀人过错,赦免其死罪,并一一释放出去,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如果有谁胆敢私自逃跑者,诛连九族。
400名死囚毕竟不是个小数,其中难免有一二个人不相信李皇帝的话,在回家的路上,万一他们逃进深山老林中去,一去不回,肯定会给皇帝脸上抹些黑,皇帝的面子也挂不住,皇帝的政治秀也不会太成功。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李世民又挑选400名武艺高强的侍卫人员,化装成便衣,一一跟在死囚身边。一旦看到某个死囚情绪不对,苗头不对,跟在死囚身边的侍卫人员,就有权对其就地正法。
死囚对皇帝的这些按排心知肚明,即使有个把想逃跑的囚犯也不敢跑了,只好先死马当成活马医,相信皇帝的话。
总之,这些被临时放回家的死囚,春节过完,回也得回,不回也得回,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让四百死囚回家过年,结果按照约定四百死囚全都如期返回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