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不可重用,马谡到底做错了什么
对刘备和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马谡到底做了什么?刘备临终为什么告诉诸葛亮不可重用?
刘备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颇有识人之名。这一点毋庸质疑,《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说起马谡相信大家都了解,马谡,字幼常,(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
那么这是刘备的真心话吗?刘备为何反对马谡?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三国相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作为偏安一隅的蜀汉,无论是文臣和武将都和其他两国无法相比,本来就稀少,而且这些人物,还都有缺点。
比如关羽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张飞的脾气暴躁;魏延经常越级向领导汇报工作……这些人尽管毛病不少,但是都刘备手下的爱将。因为对刘备忠心耿耿,一直受到刘备的重视。
可是马谡似乎不是这样,马谡比较博学,而且谈起兵法,朗朗上口。史书上说:兄弟五人,并有才名。按理说这样的人,刘备应该重视才对,刘备为何反感马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第一、马谡是荆州人,是诸葛亮的半个老乡诸葛亮避祸荆州,隐居隆中的时候,马氏五常也曾声名鹊起,和其他兄弟相比,马谡似乎一点不逊色。史书上说,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纪,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也就是诸葛亮对马谡好得不得了,认为这个人特别有才。大概是乡土情结吧。
第二、马谡为人,喜欢溜须拍马,谄媚上司,却不懂政治。古时的帝王,欣赏臣子,其忠心耿耿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刘备尤其如此,比如和赵云一见如故,对关羽张飞恩爱有加,汉中越级提拔魏延做太守。但马谡和诸葛亮走得太近,或者叫形影不离,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最反感属下结党营私。至于成都令、越巂太太守大概都是诸葛亮恩赐的。
第三、马谡是纸上谈兵的例子刘备考察人和诸葛亮不同,刘备是纵横捭阖的英雄,战场上真刀真枪不只见过多少遍,他不崇尚死读书本;而诸葛亮是个书生,尽管很有政治远见,但是军事才华,并不见佳。
陈寿说他:“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两人因此互补,但是马谡是空谈,诸葛亮却对之肃然起敬。”
第四、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超越平常,刘备也是一个喜欢人才的人,但是喜欢人才要有一个度,过犹不及。诸葛亮对马谡说:“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所谓自昼达夜,自然是不分白天黑夜,进行商谈。
诸葛亮与马谡走得太近,刘备自然非常反感,这也是刘备晚期不喜欢诸葛亮的一个原因。刘备虽然让诸葛亮做了丞相,却并不同意他开府,也是不希望诸葛亮有自己的团体。刘备临终这么说,有敲打诸葛亮的意思。
所以,刘备之所以不喜欢马谡,很大程度上发觉这个年轻人喜欢溜须拍马,谄媚上司,而且与当时的诸葛亮丞相走得特别近。
诸葛亮和马谡关系非常好,这叫刘备不得不认真考虑。因为把江山交给诸葛亮,那么诸葛亮就必须要团结一切力量保卫好蜀汉政权。马谡是诸葛亮的人,一旦重用首先会叫其他人心怀妒忌,原来和丞相关系好就能重用,一旦形成稳定的小团体,肯定会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成为泡影。不利于蜀汉的团结。刘备未必认为马谡能力不行,而主要是这个原因。
对于《三国演义》中马谡这个人物的存在,我觉得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让人们可以更清楚的去学会认清自己的位置,并且要学会审视夺度,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己所处的环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张嘴所要说的是什么样子的话。
所以说以后再次提到马谡这个人物的时候,大家不要单纯的在认为他不可重用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看似孤傲,而是说有非常多的原因影响着他,不光是他自己的性格所在,更多的是当时的环境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