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除了王翦,其余下场都不好呢?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因此皇帝们对于自己的位置是十分看重的,倘若出现了威胁皇权的人物之人,他们都会想法设法将对方除去。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却出现过一个位极人臣且功高盖主之人,此人名为王翦,他最终却得以善终,这是为何呢?

  王翦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机会颇多的年代,倘若你有战争的能力,便很容易大放光彩。而在战国时期,最为经典的将士当属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四人了,他们被人们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而王翦则是他们之中唯一一个获得善终之人。

  王翦是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为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王翦少年时就喜欢军事,侍奉秦始皇。到了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获得了胜利,同时还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因此有了名气。

  秦始皇开始亲政之后,王翦参与了其一统天下的大部分战争。在此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这样的一个人,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深得民心的。可以说,他的功劳,就连秦始皇都不敢小视。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秦始皇自然是忌惮了,因此他也曾经对王翦起了杀心。王翦是个聪明之人,他知道白起的惨状,并不想步他后尘,因此早就有了对策。为了让秦始皇放下对自己的戒备之心,王翦开始伪装自己。

  秦国在攻打楚国之时,轻敌的李信大败而归,嬴政只能请王翦出马。而王翦也不骄傲,谦虚地说自己已经老了,带不动了。在秦始皇一再邀请之下,王翦才松口表示,倘若秦始皇愿意给自己六十万大军,可以一试。而这样的兵力,是秦始皇所有的家底了。

  为了放松皇帝的警戒,王翦在出征之前,让嬴政赏赐他的儿孙们良田和豪宅,因为自己这一去,或许就回不来了。嬴政自然是答应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函谷关的时候,王翦再次上书要求嬴政赏赐豪宅和良田。

  这样的行为在世人看来是愚蠢的,但是王翦却不单单是为了钱财,他想要消除嬴政对自己的戒备,于是将自己伪装成为了一个爱财之人。而爱财之人一般是很好控制的,嬴政也就不会对其有杀心。同时,此时王翦手握重兵,已经有了谋反的资本了。而王翦的此举也是为了告诉嬴政,只要嬴政善待他与他的儿孙,他将为秦朝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二心。正是因为王翦是如此智慧之人,所以即使功高盖主,也可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