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儿子?真相是什么?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正是因为如此,皇位成为了追捧的对象,很多人为了这滔天的权势而铤而走险,产生了无数刀光剑影的故事。有趣的是,有一个人在谋反的过程中去世了,但是给他致命一击的并非是皇帝,而是他的父亲,这个可怜的人便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之子石厚。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卫国国都朝歌,此时的统治者为卫庄公,此人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在这三人之中,州吁最受卫庄公宠爱,甚至也可以说得上是溺爱,因此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对于这样的一个王子,忠臣自然是无法接受了,比如石碏便是如此,此人,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反而更加纵容州吁的行径。
石碏有一个名为石厚的儿子,此人经常和州吁一同为恶,这让石碏非常生气,甚至因此而鞭打石厚,并将其锁入房中。石厚也是个胆子非常大的人,他直接越窗逃出,入住州吁府内,继续做坏事。
卫庄公去世之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便打算辞官回乡。公元前719年,州吁听从石厚的建议,杀害卫桓公,夺取政权。然而,州吁成功之后,却也遇到难题,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很难让百姓接受自己,于是非常忧虑。石厚对州吁是真的很忠心,主动提出让州吁请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听了之后,欣然应允,但是石碏却不同意助纣为虐,推辞了。
石厚见到此情此景,于是主动承担下了这个任务。石蜡见到他们如此积极,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于是便打算惩恶扬善,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到石厚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中是这样写的:“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和石碏是非常好的朋友,他见到血书之后,便上奏陈桓公。陈桓公也知道此事对自己有利,于是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听到消息之后,回复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是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于是乎,石厚丢了性命,而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也被史学家左丘明记录了下来,流传至今并衍生出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