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古代是如何计算军功的?难度系数有多大?

  在古代是如何计算军功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据《战国策·韩策》中记述:“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形像地介绍了秦军光着胳膊,右手拎着人头,右手夹着战俘,英勇歼敌的场景。殊不知斩首有功的同时,也是有考评程序和众多忌讳。除此之外,斩将、夺旗、先登、破阵等手段均归属于军功范畴,相较之下,斩首不过是一般军功罢了。

  我们一般觉得战场上变幻莫测,兵士没有时间割人头。事实上,古代军队作战并不是孤军奋战。以秦军为例子,作战时以一乘为最小的作战团队,总数有一百人,由75名士兵和25名后勤构成。当一个兵士砍人头时,将获得别的队友的保护,因而,《战国策》所介绍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秦朝对军功的考评都有严苛的规定。秦军五人一伍,若有一人阵亡,其他四人治罪,有二到三人阵亡,则加大惩罚。免罚的标准是秦军一人阵亡,需要用一个敌方人头替补。因而,一般兵士若要获得军功,需要先在夺得敌首中减去我方牺牲兵士,方能来计算军功。

  对军人来讲,军功考评的难度系数更大。秦军农村基层指挥者“屯长”和“百将”在作战中,所属部队没有夺得,自身将被斩首,反过来,斩首做到33个,“屯长”和“百将”升爵一级。除此之外,在卡夫卡城堡战中斩首八千之上,或是野外中斩首二千之上,就能开展封赏,各个将官均可升爵一级。

  作战完毕后,“暴首三,乃校,三日,大将以不疑致士人劳爵。”以三天为周期时间,进到军功点评封赏环节。人头示众三天,大将确定准确无误后,在三天内礼贤下士。所属的县在三天之内没有贯彻落实封赏的,某县的丞和尉都将遭受惩罚。

  斩首消耗时间长,分量重,不利军队作战,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效别的位置替代人头的记述。在《说文解字》中记述:“馘(读guó),军战断耳也。”古代战争中,割取对手的右耳替代头颅。挑选右耳,是由于古时候以左为尊。这类作法以元朝为盛。此外,西夏在西北强悍兴起,也是有以鼻代首的记述。

  人头这般关键,从而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更好地谎报军功,发生了士兵杀良冒功、乃至残害义兄仿冒的状况,尤以明代为最,斑斑点点恶行绵绵不绝于《明史》、《国榷》等著作,而汉未董卓、唐朝安禄山也是这些方面的大户。每每我国腐败无能之时,便会发生这类状况,推本溯源,只不过是我国的公信力和执行能力遭受消弱,一部分士兵投机性心理状态作崇造成

  的。

  唐代大作家王勃作诗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便是军功的那些事儿。汉文帝时,云中刺史魏尚汇报军功时,帐实不符合,遭受撤职,历经冯唐的直谏,方可复职。景帝时,冯唐数次犯颜直谏,被罢黜回乡。冯唐复起时,早已九十岁了。李广也是个悲凉英雄人物,赫赫有名,却因军功不显,自始至终无法官爵,最后一次作战中,竟因迷了路错过有功的好时机,最后自杀。

  比斩首更关键的军功是斩将。大将是一支部队的指挥者,在部队中占有着关键影响力。大将的具体位置靠后,身旁又有忠勇的护卫队维护,因而,杀掉一个大将难度系数更大。当然了,高危代表着高回报,一旦成功,无限风光。

  楚汉相争,一代战神项羽兵败垓下之战,迫不得已乌江自尽。为了更好地抢夺项羽的遗体,汉兵一拥而上,互相残杀,死者达数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等四人各得其一体。汉高祖刘邦各自给予四人封王和食邑的奖赏。在其中,杨喜开创了中华四大家族之一“弘农杨氏”的序幕,可以说一次斩将的军功,影响了一个大家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