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董鄂妃到底有多受宠,孝庄为什么不喜欢董鄂妃

  对孝庄和董鄂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孝献皇后,即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董鄂妃,乃系清朝唯一一位不附帝谥,拥有单独谥号的皇后。就像自己的父亲皇太极专宠海兰珠一样,18岁的董鄂氏刚一入宫就深得顺治皇帝恩宠。在董鄂氏入宫仅一月有余,而且中宫皇后尚能正常行使职权的前提下,顺治皇帝便将其册封为皇贵妃,且执掌相当一部分的后宫内政。

  董鄂妃到底有多受宠?我们以3方面证据,作出说明:

  1、顺治十三年,顺治皇帝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的同时,颁诏大赦天下。在清朝历史上,这是皇帝册封后妃绝无仅有的一次。

  2、顺治十四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皇帝将其称为“朕之第一子”的同时,再次颁诏大赦天下。很显然,顺治皇帝对皇四子寄予了传位厚望。

  3、顺治十七年,董鄂氏薨逝,在孝惠章皇后仍在世且能正常行使职权的前提下,顺治皇帝将其追封为皇后,并亲自干涉将其谥号从4个字追加到10个字。

  顺治皇帝之所以对董鄂氏如此恩宠,固然有着其超越其余后妃的诸多优点。顺治皇帝评价其“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后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这和“好奢华、性善妒”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孝道有亏”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除此之外,后世诸多学者也对董鄂氏有着“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美而贤,聪慧能文”等积极评价。也就是说,董鄂氏之所以能得顺治皇帝恩宠,和其诸多优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敏慧端良”,尤其是“奉养皇太后至孝”,在孝庄太后患病期间“朝夕侍奉,废寝忘食”的董鄂妃,为何始终不得孝庄太后的喜欢?

  其实,孝庄太后并不是不喜欢董鄂妃,要不然她也不会在其薨逝后,“哀之甚”;更不会同意顺治皇帝将其追封为皇后的决定。她其实也有着诸多无奈,不能喜欢董鄂妃而已。

  1、维护博尔济吉特氏后妃的后宫地位

  作为清朝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满蒙联姻”自后金政权时期就开始实行。对于刚入关不久,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根基并未稳固建立的顺治朝而言,用政治联姻实现对蒙古部盟的有效统治,乃系成本最低、效果最为明显的措施。顺治十年,顺治皇帝将原配嫡后博尔济吉特氏废黜,降为静妃,已经惹怒了科尔沁部盟;如果再由着顺治皇帝专宠董鄂妃的性子发展下去,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孝惠章皇后也肯定会被废掉,从而彻底惹怒蒙古部盟。

  再加上孝庄太后本就来自科尔沁草原,一直将博尔济吉特氏和爱新觉罗氏之间的联亲联姻、休戚与共视为己任。所以,她绝不会允许顺治皇帝无底线、无节制的专宠董鄂妃,从而破坏掉满蒙之间的特殊政治、军事、姻亲关系,更不会允许博尔济吉特氏从此没落。

  2、防止顺治皇帝沉迷后宫、荒废政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皇帝“沉迷后宫、荒废朝政”的灭国教训,从祖制法规、机构设置、皇后职权等多方面予以了明确限制。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想要在中原地区稳固建立大一统王朝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如果顺治皇帝再因为专宠后妃而荒废朝政,恐怕煤山上的那颗歪脖子树就会再夺去一位帝王的魂灵。

  虽然董鄂妃时常有着“劝帝亲贤勤政”、“请帝凡朝臣章奏,皆一一亲览”的积极表现,但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恩宠已经达到了疯魔状态。这也是后世学者将两人评价为“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董鄂妃的贤能已经无法阻止顺治皇帝因爱失去理智,甚至“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疯狂。作为皇帝生母,孝庄太后也只能尽力劝阻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恩宠,刻意表现出对董鄂妃的厌恶。

  3、皇帝专宠会得到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统治根基的稳固一直都不是爱新觉罗氏一家所能决定,除了蒙古部盟的鼎力支持,满洲勋贵家族对皇权的拥护也至关重要。为拉拢和安抚满洲勋贵家族,为有效平衡和压制前朝势力,清朝帝王一般会通过纳娶八旗秀女并升降其后宫位分、恩宠奖罚来影响之。

  也就是说,清朝后宫从来都不是皇帝可以随心所欲、肆意而为的所在。皇帝专宠某位后妃,不但会引起后宫妃嫔的不满,还会引发满族勋贵家族“一家独大”甚至前朝势力失衡,进而威胁皇权稳固的负面情况。出于此等目的考虑,孝庄太后也只能硬性干涉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专宠。

  清代八旗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薨逝,孝庄太后再不用担心其对顺治皇帝,对大清王朝造成的负面影响,一个来自女性,来自长辈该有的悲痛也得以自然流露。根据《清实录·世祖实录》的记载,董鄂妃薨逝后,孝庄太后“哀之甚”并默许了顺治皇帝将其丧礼升格、追封皇后等诸多违背祖制的举动。如果董鄂妃泉下有知,或能得到些许安慰了。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祖实录》、《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