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各国为什么屡屡出现和亲这种政策?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平吗?

  说到古代的和亲,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和亲是一种政治外交手段,是利用这种联姻的模式来扩大或是保护自己的势力。在历史上,和亲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和亲名义上占据大义,停止了两个敌对双方阵营的战争,其实就是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妥协,往往每一个和亲者都带着自己的使命,用和亲者的的一生换取短暂的和平,里边包含了多少心酸与无奈,往往只有自己才知道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首杜甫的诗更能表现出多数和亲者那悲凉的人生。

  周时现和亲,此后层出不穷

  “和亲”这种政策在历史上出现的非常早,史料记载中东周的周襄王时期就有了这种政策,周襄王当时意欲伐郑,奈何怕自己实力不足,便迎娶了狄女为王后,就这样,周襄王获得了戎狄的帮助,双方共同讨伐郑国,在战争胜利后,双方共同瓜分完了郑国的土地和财富。

  很明显从双方政治利益的角度来讲,这次的和亲是非常成功的,双方都获得了想要的利益。也是在这次事件之后,历史上的和亲开始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也是在汉唐之时最为兴盛。

  汉为安抚,唐为以夷治夷

  据《汉书》记载:“后四年,老上单于死,子军臣单于立……汉复与匈奴和亲。”

  之所以屡屡出现和亲这种政策,首先有个原因就是国力暂时的孱弱,这绝不是某个皇帝的突发奇想,其实是整个政治集团深思熟虑以后的结果。敌对势力的逐渐强大,就像是汉朝时期的匈奴,汉朝初立之时,百废待兴,连年的战乱导致国力孱弱,相反匈奴却是日益强大,初建的汉朝暂时无法抵御匈奴的入侵,只能接受了和亲的政策,维护住暂时的和平。但是这种和亲在维护边境和平,稳定发展上确实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唐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但在唐朝的时候,中原王朝依旧采取了和亲的政策,曾经派遣的和亲者有数十位,既然国力强盛,不惧战争,为何仍然采取和亲?其实这是和亲的另一个原因,查看唐朝和亲公主的资料会发现,这些和亲者并不是嫁给某一个特定阵营,反而是多方阵营都有和亲者嫁过去,与汉朝和亲不同的是,汉朝当时的和亲为了自保,保证边境的和平,但唐朝的和亲是为了“以夷治夷”,意思就是利用多方势力,使得它们互相牵制,而这多方势力共同支持唐朝,彰显唐朝的国威。

  需求不同,功能不同,原因不同

  和亲根据其双方政治需求的不同,这种政策带来的功能及性质就不同,一般分为同盟、安抚等等多种类型。也是由于类型的不同,造成中原王朝屡屡和亲的原因也不同,除了上述汉朝的这种为了安抚匈奴外,还有为了发展双方阵营的友好关系,双方为了结为政治联盟共同进退等等,总而言之,和亲就像是战争一样,也是为政治所服务的。

  至于和亲的所带来的好坏,在不同的角度也是不尽相同,在用和亲换和平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屈辱妥协的政策,但是在客观总体上看,和亲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各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维护了这种友好的关系,在多数和亲者自身来看,这种非自愿的政策带来的结局肯定是凄惨的,就像是汉朝第一位和亲的刘细君写过一首诗“居常士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鹕兮归故乡”,可以看出刘细君当时悲愁、思想的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