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清末时期的火炮,为何比起明末铸造的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退化了?

  对清朝的火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这是专业著作,火炮学研究的著作,详细分析了火炮各方面的技术。

  著作得出的结论是,清末的满清火炮,相比明末铸造的红夷大炮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很多方面退化了。

  也就是说,满清在长达200年时间内,并没有任何进步可言。

  奇怪的是,如果满清是类似于太平洋岛国那种,无法和外国接触的国家,这种情况还有情可原。

  但满清其实和西洋接触还是比较多的,有大批洋人和满清进行了上百年的各种贸易。

  即便到了鸦片战争爆发前,洋人每年和满清的贸易数字也是巨大。

  而洋人分为很多国家,不存在军事技术保密一说。

  只要满清愿意,完全可以同当年的大明一样,购买火炮的技术甚至雇佣洋人技师。

  洋人来中国大部分只是为了捞几个钱,只要给钱,他们什么都会做,甚至帮满清打自己的国家。

  事实上,满清是没有这么做。

  清末沙俄总督去黑龙龙侦察满清的军事实力,发现清军的火炮竟然还是当年雅克萨战役时使用的。这些火炮在沙俄都已经进入博物馆了。

  随后,沙俄大举入侵东北,抢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相比起来,明朝末期,大明曾经和葡萄牙人、荷兰人在海上交手过,开始根本没有占据上风。

  这是因为,洋人装备了当时世界上很先进的前装滑膛火炮,红夷炮。这种舰炮是一个流线型的设计,远比当时明军使用的,前后一般粗的大将军炮等火炮要先进。

  当时明军由于火炮落后,军舰上舰炮通常都是几百公斤,甚至几十公斤,超过1吨的舰炮极其罕见。

  而洋人的红夷炮则轻松超过1吨,甚至有二三吨的,射程、威力、精度、射速都大大强于明军。

  这种情况下,大明毫不犹豫的屈尊学习,花费巨资从红毛人手中获得了红夷炮的技术,并且具有自己制造的能力。

  到了随后大明和荷兰一系列海上激战中,明军已经大量装备了红夷炮,在火力上只是略处于下风,能够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正面对抗,将后者打的一败涂地。

  就轻型火器来说,最初大明使用的只是火铳,射程三四十米,发射霰弹,不能精确射击。

  同洋人尤其是日本鬼子交手以后,大明立即开始大面积仿造鸟枪,也就是火绳枪,达到很高的水平。

  大明的汉人学习能力很强,不排斥先进的夕阳技术。

  相反,满清的草包们对于武器装备,尤其是火器的更新换代存在恐惧感,毫无意识。

  这是因为,满清从开始到最后,都有严重的畏惧政权垮台心理。

  他很清楚,满清之所以捡便宜占领中国关内,主要依靠的是骑兵和弓箭的能力。

  而骑兵和弓箭在古代都是国家垄断的职业军队,训练需要多年的时间。

  满清通过法律不允许民间出现骑兵和弓箭手,从而保证了军事上镇压老百姓的绝对优势。

  但是,火器的出现就改变了一切。无论是火铳、火绳枪还是火铳,农民都只需要随便用上一二个月就可以掌握。

  而一旦汉族农民掌握了火器,大量装备起来,就对满清政权构成极大的威胁。

  满清自身八旗兵已经腐败,绿营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汉族农民火器再抵消了骑兵和弓箭手的优势,满清政权就要垮台。

  所以,满清用尽全力禁止民间装备火器,自己也不做开发和研究,甚至连汉族人为主的绿营也可以不让他们大量装备火器。

  其实,在清代康熙时代,清军在雅克萨被沙俄的燧发枪胖揍,已经知道了火器的厉害。

  乾隆时代,清军在和缅甸作战时,也见识到西洋燧发枪和轻型火炮的厉害。

  甚至英国大使拜见乾隆时,就送上先进的燧发火枪实物,和军舰的模型。

  但满清仍然熟视无睹,最终到鸦片战争给人打成了渣渣。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军舰同洋人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类似于奥特曼打赵本山,根本无法抗衡。

  而即便是固定炮台和洋人军舰的对射中,满清平平也有几十门火炮,稀里哗啦打了上百炮,命中率竟然是0,或者只能打中1炮。

  这搞得都是什么东西?

  这些历史事实摆在眼前,满遗还有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