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华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曹操之间有什么纠葛?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如今说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往往会用“华佗在世”来形容。他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医术全面,尤擅外科,被后世称为“外科圣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华佗的医术在正史以及野史传说中皆有口碑,而且他第一次用麻沸散给人做外科手术,更是开启了医疗技术领域的先河。然而华佗最终却被曹操所杀,一生的心得《青囊书》也未能传世,实是遗憾。

  可又有一种说法是,华佗一生虽医术高明,但却耻于行医,原因就在于古代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正是由于华佗对自我身份认同上的抵触心理,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此外,后世对华佗相关记载很少,于是也有学者认为华佗的诸多事迹,都是糅合在一起的。华佗可能确有其人,但并没有像历史书中所说的那般神奇。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从历史以及彼时的社会背景中,去寻找答案。

  举孝廉不应,游医四方显神迹

  华佗是沛国谯郡人,和曹操是同乡,只不过年龄比曹操大10岁。那时候没有科举考试,青少年时期的华佗,于是就北上到徐州地区游学。在游学过程中,他学的全部都是儒学的经书,至于他是如何系统接触医学的,《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没有明确记载。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在华佗所处的东汉末年更是如此。彼时没有科举制度,国家选人才的方式,靠的各级地方官员的推荐,这被称之为“举孝廉”。这样一来,官宦之家,富庶之家就成为被重点推荐的对象。像华佗这样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之家,想要被推荐似乎很难。

  但就在彼时,沛国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但不知是何缘故,华佗没有接受。此后过了不久,太尉黄琬又举荐华佗为太医,这是史书中华佗和医学有关联的第一次记载,但是华佗再次拒绝了。

  此时的华佗行医于乡野之间,而且因为医术精湛名气大增,慕名前来求医的人很多。由于没有任何交代,所以后世并不知道华佗的医术从何而学,更不知道他为何会拒绝入仕做官?因此后世的猜测只能是,彼时的华佗似乎更想做一个山野的闲人。

  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加上技术十分有限,彼时的医生往往跟巫术方士等同,并不被时人所看重,更不要说在社会上有什么尊崇的地位了。所以,游医的形式在当时是主流的,华佗就常年游走在各个地区,而他的行医事迹也就一点点被传开了。

  话说一个官员的夫人怀孕半年,但是肚子疼的在炕上打滚儿,恰好华佗在附近行医,于是便被请来诊治。华佗把脉之后就认定胎儿已经死去,而且根据胎儿在腹中的位置,还知道是男婴还是女婴。最后吃了汤药,流产一个死去的男婴,女人肚子疼的毛病也就好了。

  还有一个县吏,手脚和口舌干燥,而且小便不畅,听到人说话就烦躁不堪。华佗看了之后让病人吃热食,如果出汗了病就好了,但如果不出汗,三天后就要死了。家里人赶紧给患者做了点热食,吃完却不出汗。华佗说病人最终会哭泣而死,最后确如所言。

  当时华佗看病患者中,最大的一个官员是广陵的太守陈登,这位太守平时非常喜欢吃鱼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生鱼片,所以肚子里有大量的寄生虫,经过华佗的诊治病情才有所好转。华佗提醒陈登,这病三年后还会复发,三年后陈登果然旧疾复发,但华佗不在,陈登最终病死。

  华佗类似行医的事迹,在史料中比比皆是。有趣的是,历史上的名医,都会有诸多“神迹”的记载,这似乎意味着,很多事迹本身可能仅仅是穿凿附会。

  因为科学技术有限,彼时人们并不知道疾病发作时身体的确切情况,所以相关的治疗过程就被传得神乎其神。就这样,华佗在东汉末年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最终被曹操所得知。

  和曹操之间的恩怨纠葛

  曹操是个多疑的人,或许正因为思虑太多,导致患上了严重的头风病。事实上,常年的军旅生涯,再加上事无巨细的劳作,身体上积累一点顽疾并不奇怪。

  中年之后,曹操时常被头风病所困,发作起来哭爹喊娘,或许还要随手杀掉身边的几个人才能罢休。由于身边没什么良医,因此曹操很是苦恼。

  直到有人举荐华佗,曹操将信将疑:神医?而且还跟自己是同乡?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人,该不会是个徒有其名的骗子吧?身边的人看曹操犹豫,瞅准时机再次推荐,先试试再说嘛,最终曹操答应了。

  于是在一次发作期间,众人簇拥着把华佗请来了。一旁的医生急得束手无策,华佗不紧不慢,汤药和针灸齐上阵,才将曹操从发作的痛苦中拯救了过来。曹操缓过劲儿来,才知道是华佗救的自己。至此,曹操知道华佗有真本事,于是,特封华佗为侍医。

  华佗心有不快,但当着曹操的面又不敢发作。彼时,医生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地位低下已经让华佗心有所忌,但在医生的前面再加上一个侍,这让华佗心理更是不爽。华佗一番思量之后,决定跟曹操请假回家。曹操居然答应了,不过要求华佗尽快回来。

  然而华佗回去之后就没打算归程,曹操干等了一段时间发现华佗不来,心里很是生气。华佗回家的借口是妻子病了,曹操就派人去看看,要是真病了就送点礼物,要是没病,就立刻把华佗给抓来。

  最终,华佗被抓到了许昌的监狱,曹操下令严刑拷问。到底拷问一个医生什么,或许曹操自己都不知道。由于彼时华佗的医术高明名气大,荀彧最终都站出来给华佗求情。但正在气头上的曹操却不松口,还说什么天底下这样的鼠辈多到无数,死华佗一个不算什么。就这样,华佗死在了曹操的大狱中。

  华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后世都觉得曹操杀华佗太仓促而且理由不足,于是文学演绎中,就安排了华佗试图刺杀曹操的桥段,这样看起来逻辑似乎将说得通了。

  而且在《三国演义》中,还提到了华佗根除曹操疾病的说法。华佗说曹操的病能够根除,但需要做手术。要将曹操的头颅劈开,把头风取出来,病也就彻底好了。谁知道曹操听闻就害怕了,认为华佗这么做是要害自己,所以就把他下大狱了。

  《演义》是给曹操杀华佗添加了一个合适的理由,由于曹操多疑的个性,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在当时惊世骇俗,所以从逻辑上看,曹操有疑心是很正常的。可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复杂。

  曹操自始至终没有将华佗放在一个平等的面看待,无论是曹操当时的身份,还是彼时的社会氛围,曹操都不会对一个白身的医生正眼相待。

  而对华佗来说,年轻的时候或许真想自由奔放,随着年纪的增大,还是会逐渐向当时的世俗观念靠拢。因此,华佗被曹操留在身边,或许还想着能借助这份力量,在官宦道路上获得一份真正的机会。

  而华佗的心思则被曹操看破,华佗几次三番地推脱,似乎被曹操看成了讨价还价,最终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于是,《后汉书》才有对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的评价。

  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华佗没有医德,而且还借着自身的能力试图去换取利益。这么看来的话,确实没有医德,是个心术不正的人。但是,这份评价也是后世所评价的,并非华佗自己所说。华佗究竟有没有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厌恶感,从他去世那一刻起就无人知晓了。

  更重要的是,彼时医生并非一个职业,所以也不会有医德一说。医生只是士人的一项边缘学问,所以彼时的医生并非专职。华佗以他一生的行为,已经给自己盖棺定论,所以后世的诸多评价,事实上都偏离其原有的形象了。

  何况,按照现代学者的考据,华佗并无其人,诸多神奇的事迹都是后世杜撰糅合到一个人身上的。华佗,最终成为医学领域,代表着临床应用和医学实证的著名标签,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