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时,站出来殉国的为何不是刘禅?
蜀汉灭亡的最后时刻,为何是刘禅的儿子站出来殉国而不是刘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三国的历史,想必大家也都十分的熟悉。可是很多人所关注的焦点,都是集中在三国的前半段。当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不断的退场,很多人也便失去了兴趣。但是这个历史的结局想必大家也都是十分熟悉的。那就是三国统一归属晋,最终蜀汉和东吴还是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但是在这里有一个历史的点,那就是在蜀汉灭亡的最后时刻,为何刘禅的儿子站出来殉国而不是刘禅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蜀汉灭亡时所发生事情
公元263年,曹魏发动了五路大军攻打蜀国。姜维率兵在剑阁与钟会对峙,邓艾率兵走小道偷渡绵竹,最终蜀汉无奈投降。其实蜀汉的灭亡可以说在刘禅的身上,并没有多少的反抗。从刘禅执政以来,到最终蜀汉的灭亡,刘禅对于战争,一直都是相对于反感的情绪。诸葛亮的北伐,是因为所有的大权都在诸葛亮这边,并且按照诸葛亮的想法,虽然在各种条件都逊色于曹魏,但是蜀汉依然有着可以和曹魏相抗衡的实力。如果能够通过赌一把的心态,还是有可以完成恢复中原的想法。但是随着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手中的大权渐渐开始回归到了刘禅的手里。
刘禅真正开始执政之后,并没有发动太多的战争。通过宦官黄皓前来制约手握兵权的姜维。因为六次北伐,对于蜀汉的拖累还是相当严重,这也在后来姜维北伐之中总有所体现。类似于诸葛亮北伐那样的大型的战争,在蜀汉的后期几乎很少有发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了刘禅,对于战争,自然也是不认同的。在刘禅执政期间,就有过多次的大赦天下。所以刘禅的思想当中,与民休息,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他的认同点。儒家对于战争的看法,虽然有“义战”和“不义之战”,但是更多的还是实行“仁政”。之所以在后来选择投降也就可以理解了。
蜀汉的灭亡已经是历史注定的事情,但是对于这对父子的选择,说白了也是价值观的不同。刘禅作为一国之主,如果说自己选择赴死,那么作为刘备的子嗣来说,后面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因为在这之前姜维联合钟会的谋反,已经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但是刘禅想要保住刘姓的血脉的话,忍辱偷生又有何不可呢?
二、出来殉国的并非刘禅
虽然自古以来都有着,“君王死社稷”的观点,但是这对于刘禅来说,显然是不成立的。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刘禅不想死。刘禅在兵临城下,甚至说是灭国的同时,他想到的也大都是大局观念。为什么一定要自杀殉国呢?这一点从刘禅身上的成语就可以看得出,那就是乐不思蜀。其实再换言之,就是刘禅个人来说就是比较看的开。
刘禅之所以能够作为一名皇帝,多年来的政治修养,让他没必要去奉献自己的生命。更何况此时的蜀汉来说,早已经大势已去。就算自己自杀身亡,对于蜀汉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的影响。好死不如赖活着,对于刘禅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那么作为殉葬的儿子刘谌,之所以殉国,最重要得原因还是因为性格的缘故。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记载当中可以探寻究竟。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北地王刘谌本身就有着极为刚烈的性格,虽然说蜀汉的大势已去,但是刘谌的自杀,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自尊,从而选择了在刘备的庙宇前选择自杀。极强的自尊心,让刘谌不愿因选择忍辱偷生,这才是最终刘谌选择自杀的原因。但是一人的自杀并不能给蜀汉带来什么结局,这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气节而赴死的。
其实不论如何,历史的结局来说,刘禅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蜀汉既然已经灭亡了,也就没必要再做无畏的反抗。虽然说一死来壮烈殉国,但是自己的百姓会怎么样。出生于战乱年代的刘禅来说,刘备当年多次的失败,也没有让其选择自杀。依然选择在自己的道路上而努力,那么从刘禅的做法来看,是否有着自己先父刘备的作风呢?既可以让刘姓血脉的延续,同时也让蜀汉的百姓不再遭受生灵涂炭和担心受怕。而刘谌的自杀,只能够说是人生的一种选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