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北宋“任性”大臣蒲宗孟:备受争议的另类名臣

  蒲宗孟,字传正,四川阆州新井县大成村(今南部县宏观乡老观村)人,北宋著名大臣。蒲宗孟在官场上几起几落,职位最高时是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资正殿学士。后来被贬出京城,当过多个州的知州,最终死在任上。蒲宗孟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属于争议人物。他不仅与苏轼、周敦颐等当时的名人交往密切,而且在王安石变法时,是王安石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他为人正直,敢于谏言,在皇帝面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过,在为政上,史书批评他“为政惨酷”,还有人把他当成“官逼民反”的反面教材。而且他的个人私生活,居然被惜墨如金的史书罕见地详细记载下来,可谓是一个另类到极致的人物。

  蒲宗孟所在的家族,被称为蒲姓清风阁系,他和弟弟蒲宗闵被奉为始祖。蒲姓清风阁系是川东北蒲姓中最大的支系,族人主要分布在今三台、盐亭、绵阳、西充、南充、南部、阆中、广元等地。

  为官干练,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

  南部县宏观乡场对面有座岱城山,据说那里是蒲宗孟的出生地。蒲宗孟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高祖蒲蒙在唐末时曾任太守,为躲避战乱,迁居到四川利州(今广元市)青树坝。

  蒲宗孟的父亲蒲颖士,进士出身,因出任阆州(今阆中市)教谕(相当于市教育局长或市级公办学校校长),定居在阆州新井县大成村,蒲宗孟在这里出生。

  宋仁宗赵祯皇祐5年(1053),蒲宗孟考中进士,出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观察推官,掌管司法事务。蒲宗孟这个职务主要是挂个职而已,没有什么实权。宋英宗赵曙治平年间,全国水灾、地震严重,蒲宗孟坐不住了,提笔给朝廷上疏,谴责有关大臣及宫禁、宦寺对预测灾害和救灾不力。

  这给后来的宋神宗赵顼留下了深刻印象。赵顼继位后,把蒲宗孟调进京城,出任著作郎,在馆阁中校正文书档案,制定各种制度。

  蒲宗孟对手实法大加赞美:“近制,民以手实上其家之物产,而官为注籍,以正百年无用不明之版图,而均齐其力役,此天下之良法也。”

  但保守派以及另外一些变法派官员则批评手实法。时任密州知州的苏轼,甚至抵制手实法在密州推行。他们的理由是,手实法鼓励告密,必会败坏人心,破坏公序良俗。

  事实证明,在推行手实法的地方,果然出现官吏扰民、奸人告讦之风。最终,宋神宗下令停止手实法。

  正直敢言,开学士佩戴金鱼先河

  蒲宗孟为人刚正不阿,敢于说话,甚至直接质问皇帝,胆子真够大的。蒲宗孟后来升任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翰林学士主要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侍读是给皇帝讲学的,两个职务都能经常见到皇帝,是皇帝的重臣之一。由于北宋重文轻武,朝廷官员中,除宰相外,最荣耀的官职就是翰林学士了,只有最有学问、最有威信的文士,才有资格担当。宋神宗对蒲宗孟的工作很满意:“翰林学士是有职无阶的清淡职位,但又很接近君主,是其他官员不能比的。”于是,宋神宗赏赐蒲宗孟在官服上佩戴金鱼袋。金鱼袋是从唐朝开始的,朝廷官员身上佩戴证明身份的东西。官员那么多,经常在朝中往来,所以用佩戴金鱼袋的方式表明身份。官员受赐金鱼袋,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学士在官服上佩戴金鱼袋,就是从蒲宗孟开始的。

  蒲宗孟在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期间,枢密都承旨(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察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等事务的官员)张诚一很放肆专横。张诚一的地位在学士之上,更加接近宋神宗,经常参与重大政事。所以,张诚一常常假借宋神宗的旨意,威胁其他官员。

  蒲宗孟觉察到后,把张诚一说的话去问宋神宗,究竟有没有这些旨意,结果发现都是假的。宋神宗认为蒲宗孟为人刚正不阿,提拔他为尚书左丞(正二品)。这时的蒲宗孟,在仕途上达到了顶峰。

  蒲宗孟没有让老百姓失望,他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方式。他发布命令,抓住强盗后,也按同样的方法处死。谁要是抓住了强盗,当天就可到州府大厅领赏。

  蒲宗孟带兵攻打贼窝,抓住了一些强盗,先挑去他们的脚筋,然后依法处死。这样的做法,最初震慑了强盗,但后来不但没有端掉贼窝,反而激起强盗们的激烈反击,对当地的老百姓更是大肆残害。

  强盗们盘踞在梁山水泊,难以捕捉。蒲宗孟下令:“严禁船只出入水荡。”这一招很有效果,强盗的粮食补给被断绝,不得不离开梁山泊贼窝。

  蒲宗孟严厉打击盗匪,终于把盗匪治理得差不多了。但蒲宗孟一点也没有放松对郓州社会治安的治理,那些小偷小摸的人,只要被抓住,蒲宗孟都要将其脚筋割断。有时,情况没有完全弄清楚,冤枉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蒲宗孟干脆住了下来,两人谈了三天三夜。蒲宗孟感慨地说:“世间怎么会有这等高人?”打听到周敦颐的原配夫人陆氏已经去世一年多,留下一个1岁多的孩子,周敦颐此时43岁,蒲宗孟开始合计起来:“六妹还没嫁人,平时心性颇高,这个老周正好合适嘛。”蒲宗孟把想法告诉周敦颐后,周敦颐也觉得身边的确需要一个女人照料家庭,蒲宗孟的六妹是大家闺秀,这桩婚事不错,就答应了。第二年春,周敦颐前往阆中迎娶了蒲氏。蒲宗孟的原配夫人陈氏,是阆中著名的“三陈”(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的姑母。陈氏去世后,宋神宗追封她为河东太夫人。据说,周敦颐听说蒲宗孟单身后,把妹妹嫁给了蒲宗孟。

  蒲宗孟和周敦颐本来就情趣相投,惺惺相惜,加上姻亲关系,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情谊,经常有书信往来,其中不乏作诗唱和。

  周敦颐病逝前,写信给蒲宗孟说:“吾独不能补助万分一,不得窃须臾之生,以见尧舜礼乐之盛,今死矣,命也!”周敦颐病故后,蒲宗孟写了《濂溪先生墓碣铭》,称赞周敦颐“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

  蒲宗孟曾把自己的这个养生之道,通过书信对苏轼说:“晚年学道有所得。”苏轼回答说:“闻所得甚高,固以为慰。然复有二,尚欲奉劝,一曰俭,二曰慈。”苏轼如此正式劝告,可见蒲宗孟当时享受生活的名气很大。

  蒲宗孟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他碰到一个100多岁的老人,问老人养生之道。老人说,要清心寡欲,戒酒、戒色、戒贪、戒纵乐。蒲宗孟听后,低头想了想说:“如果是这样,即使活到千岁,又有啥子用呢?”

  据传,蒲宗孟死后,发棺24个地方,属于秘葬,至今无人知晓他的尸骨究竟葬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