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身高竟达两米,揭秘秦王体态之谜!
其实,历史上秦始皇并没有留下任何画像,我们所看到的这幅秦始皇画像,是现代国画家刘旦宅于1959年参考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摹本的古画风格创作的。由于没有秦始皇的真实画像留世,因此关于秦始皇的长相,自秦朝灭亡之后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身形猥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援引秦国尉缭的话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早年毕业于日本九洲医科大学的郭沫若据此推断,认为秦始皇在生理上有明显的缺陷。他在《十批判书》中说:“蜂准”,即马鞍鼻,就是说秦始皇是塌鼻梁;“长目”,疑为“马目”,形容秦始皇的眼球像马眼一样突出;“挚鸟膺”,俗称鸡胸,就是现今医学上所说软骨症;“豺声”,指嗓音嘶哑,说明秦始皇患有气管炎症。影片《荆轲刺秦》中由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身形猥琐、体质羸弱的形象。
另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高大威猛。北宋学者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御览》卷八六《皇王部》中说:“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西汉《纬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从这些书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秦始皇的长相:虎口,形容他的嘴巴很大;日角,指他的额头凸起;隆准,说他是高鼻梁;长目,指他的眼睛细长;鸷鸟膺,形容他的胸肌发达。影片《英雄》中由陈道明扮演的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高大威猛、仪表堂堂的形象。
对于秦始皇的长相,竟然有如此大相径庭的说法,那么,哪一种说法更趋于历史的真实呢?我们从一些古代典籍中或许能找到答案。南朝宋裴驷所著的《史记集解》,是存世最早的《史记》旧注,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裴驷在这本书中援引学者徐广的话说:“蜂,一作‘隆’。蜂,虿也。高鼻也”,故此《太平御览》直接写为“隆准”,可见古人认为蜂准就是“高鼻梁”;“长目”,顾名思义,就是细长的眼睛。由于古时“长”和“大”相通,因此《太平御览》直接写为“大目”,所以长目就是“大眼睛”;“挚鸟膺”,《史记集解》中说:“鸷鸟,鹘。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可见挚鸟膺就是形容人的胸脯像鸟兽一样丰满;“豺声”,即豺狼之声,形容声音洪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绝不是郭沫若所说的在生理上有明显的缺陷,身形猥琐之人,而应是魁伟轩昂的帝王之相。
关于郭沫若丑化秦始皇的原因,一方面出于他原有的学术理念,同时也是其有意用秦始皇来影射蒋介石,批评蒋介石的独裁政治。为此,他在20世纪40年代写下了诸如《十批判书》等系列文章,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进行了猛烈的鞭挞。之后又写了小说《秦始皇将死》和历史剧《高渐离》、《虎符》等,以更加生动的形象来演绎秦始皇的丑恶,其中《高渐离》是其丑化秦始皇系列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关于秦始皇的长相,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身高。《太平御览》卷八六《皇王部》中关于秦始皇的身高有这样的记载:“长八尺六寸,大七围,手握兵执矢,名祖龙。”《纬书》中的《礼纬》也有同样的记载。这个八尺六寸是多高呢?
据《秦史稿》记载,秦制一尺合现在的23.1厘米,这么算来秦始皇的身高就有1.98米还多。这一点可以从秦始皇佩剑的长度找到佐证。《史记·刺客列传》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在准备消灭燕国时,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准备献图给秦王,其实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王才是真。书上是这样描述的:刺客荆轲手持匕首刺杀秦王时,绕柱奔逃的秦王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几乎被杀。后有大臣提醒:“王负剑”,秦王乃拔出佩剑,八创荆柯,遂转危为安。
司马迁对此解释说,由于秦始皇的佩剑太长,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那么,多长的佩剑能让秦始皇拔不出来呢?西汉桓宽《盐铁论·论勇》中说:“荆轲怀数年之谋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秦王惮于不意,列断贲、育者,介七尺之利也。”
意思是说,荆轲拿的是一尺八寸长的匕首,而秦始皇佩带的是一柄长约七尺的利剑,七尺就是161.7厘米。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在《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中也讲,秦始皇的佩剑长约七尺,将近1.62米。可以设想,当年秦始皇在刺客紧逼的奔跑中,要拔出将近1.62米的佩剑确实不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秦始皇的长相一定是高大威猛,如果他身形猥琐,又怎能挥动起如此之长的佩剑“八创荆柯”呢?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虽然后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建立的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历史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