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吕后不放在眼里的小妾,最后成了人生赢家

  吕后不放在眼里的小妾,最后成了人生赢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薄姬是刘邦的一个不受宠的姬妾,虽然是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所生,但是因为生父薄氏生下薄姬不久就去世了,魏媪迫于生计只好把私生女薄姬送入魏王宫中。

  魏媪把女儿送入王宫,心中定然是有所打算的,她带着薄姬去找许负算命,许负是中国古代第一女神相,后来还被刘邦封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侯王。

  许负见了薄姬的面相,脱口而出“她将会生下天子。”

  魏王听说自己的侧妃竟然能生出天子,那说明自己离皇位也不远了,喜不自胜,对薄姬更加宠爱。

  古代这种预言其实很多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为了给历史上的大人物增加一点神秘的色彩。

  所以,薄姬的这个“天子之母”的预言很可能是后人杜撰,当然也有可能是魏媪为了帮女儿争宠而想出来的计谋。

  魏王正因为这个预言而沾沾自喜,没多久就成为了刘邦的手下败将。

  而薄姬也因为丈夫的失败而被收入刘邦的后宫成为一名织布的宫女。

  要说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些机缘巧合,也许薄姬就是一个有福气的面相。

  薄姬的另外两个好姐妹得到了刘邦的宠幸,跟刘邦撒娇请刘邦也宠宠她们的另一个姐妹。

  于是,薄姬就成功被刘邦宠幸了,而且薄姬一击即中,一夜宠幸薄姬就一举得男,刘恒顺利出生。

  尽管“天子之母”的预言在薄姬入刘邦后宫后,也没什么人提起了,因为薄姬实在太没有存在感了。

  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嫔妾,就连刘邦都不太记得了,谁还会提起这个所谓的预言呢?

  故而,尽管薄姬曾经被许负预言会成为“天子之母”,但是吕后还是让薄姬母子平安到了封地,并没有对薄姬下手。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薄姬当时的软硬件都不够格成为吕后的对手。

  在后宫就是一个小透明,刘邦压根不记得这号人物,吕后自然也对她无感。

  不受宠,自然也就得不到更多人的目光。

  而薄姬本身的娘家也不给力,没有亲爹,亲妈又是个没落贵族,自己还是个二婚的妾,可以说薄姬连吕后身边的宫女都不如。

  而且薄姬本身的性格也是那种谨小慎微的个性,不争不显,跟谁都没有过节,也从不跟吕后发生过正面冲突,唯一让人觉得她有威胁的地方大概就只有她生下来刘邦的儿子。

  但是刘邦是一个高产的父亲,儿子一大堆,刘恒又不是特别出类拔萃,也没有得到刘邦的重视,这样的母子在后宫纯粹就是多了两张会吃饭的嘴巴而已。

  吕后日理万机的,哪来的时间理会这样的小喽啰。

  故而,吕后根本没有把薄姬放在心上,也谈不上对付她了。

  第二,当时吕后有更难缠的对手戚夫人,无暇顾及薄姬。

  戚夫人可以说是吕后的死对头了,戚夫人比吕后年轻漂亮,比吕后多才多艺,比吕后得刘邦的宠爱,生的儿子也比吕后的儿子更加得刘邦的重视,对吕后来说,戚夫人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在刘邦去世之前,戚夫人在后宫上蹿下跳,吕后忙着巩固后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等到刘邦去世了,分封的儿子都要去封地了,虽然戚夫人的儿子顺利去了封地,但是戚夫人却走不了,因为吕后还有大招等着她。

  所以,当时没什么存在感的薄姬自然无法引起吕后的注意,而且刘恒分封的那个代国实在不算什么好地方,又偏远,又经常有匈奴人袭扰,等于跟流放也没啥区别了。

  薄姬跟着儿子去那里可不是去享福的,但是薄姬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她就不是享福的命,自然是保命要紧,吕后一人独大的后宫,不走难道等着触吕后的霉头吗?

  因此,吕后忙着料理戚夫人母子俩,对刘恒母子就没有过多的关注,把人打发到荒凉的封地就算了。

  第三,吕后是大女主人格,她对自己非常有自信。

  按照当时薄姬的条件来说,吕后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她相信大权在握的自己,在没有刘邦的掣肘后,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吗?

  事实证明,掌握了权力的吕后不仅在政治上如鱼得水,就连在整治戚夫人的手段上也是别出心裁。

  对于远在代国,手中没有权力,又没有实力的薄姬,吕后根本不屑一顾。

  一个大女主人格的太后,在自己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状态下,怎么会去注意一个远在边疆、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妾?

  结语:

  因此,对吕后来说,薄姬不过是一只蝼蚁一般的存在,不存在任何威胁性,她自然就没有斩草除根的必要。

  而薄姬后来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弱势条件成功逆袭,真正成为“天子之母”,这不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