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刘太公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太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当上皇帝后,其父亲还在人间,刘太公的晚年生活怎么样?刘太公有再生下孩子吗?
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太上皇,他未曾当过皇帝,却因为儿子成了皇帝,被尊为太上皇,但是他的这个尊称,就古代伦理而言,依然是人臣的名分,因为儿子的孝道,才显得比较尊贵。
关于刘太公,一般认为真实姓名为刘煓,他的生平在正史中出现的比较少,但是在刘太公成为太上皇之前,就已经纳了妾了,而且还生下了刘邦的四弟楚王刘交,并且被尊为太上皇后。
太上皇后李氏并没有给刘太后再沾花惹草的机会,老夫妻俩在汉高祖十年先后去世,死后被安葬在万年。
所以说,作为薄有家产的小地主出身的刘太公,在刘邦建功立业前,就已经纳了妾了,这个时间可能在刘邦母亲刘媪去世之前,那时刘太公年富力强,正是生机勃勃的时候。
而到了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成为了太上皇之后,史书中没有记载其在纳侧室的记载,更没有生下孩子的记载,至于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首先,刘邦称帝时,刘太公年纪已经比较大了,没有那个劲头了
刘邦是刘太公的第三个儿子,关于刘邦的出生时间,《史记》和《汉书》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之间相差十年,以最早的时间来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已经五十五岁了,以最晚的时间来说,称帝时刘邦也四十五岁了。
即使我们以刘太公生产力比较旺盛来推断,即十五岁开始娶妻生子,那么刘邦出生时,刘太公应该也二十多岁了,因此刘邦称帝时,刘太公的年纪已经六十五岁往上了,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古稀老人了。
在古代人口普遍寿命较短的情况下,刘太公这个年纪,已经是过一天少一天了,随时都有可能嗝屁的年纪了,而且早年刘太公从事农业生产,属于下苦力的那类人了,保养各方面肯定是跟不上的。
七十岁的年纪,能活一天算一天,哪来的那么多花花肠子了,而且此时刘邦的继母李氏也在世,不是没有人配备,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自然就看淡了。
其次,刘太公的太上皇,地位崇高,却没什么权势
刘太公是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没有当过一天皇帝,就直接升格成为太上皇的人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人伦道德上,他地位比刘邦高。
但是在法统上,他仍然是人臣,没有人君的尊贵,因为没有当过皇帝,在朝堂内外,是没有一批愿意为他效忠的臣子和百姓的,也就只有地位,没有什么权势了。
刘邦称帝后,一直像平常人家的父子一样,经常过来拜见刘太公,刘太公也习以为常,但是后来管家告诉刘太公,他虽然是皇帝的父亲,但仍然是人臣,皇帝来拜见他,是不合法理的。
所以后来,刘邦再来拜见他的时候,刘太公就在门口等候刘邦,对其恭敬相迎,刘邦询问原因后,就尊刘太公为太上皇,以示地位的崇高。
这则故事说明,刘太公一方面是比较开明的,能够听进去身边人的话,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看似非常尊贵,实则不然,维系自己地位的纽带,只有与刘邦之间的父子亲情了,如果自己不知进退,那恐怕就要遭受非议,面临无妄之灾了。
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刘太公谨小慎微的性格,虽然自己的儿子已经是九五之尊了,但是他还是比较清醒,没有因为现在的富贵而忘乎所以,依然保持着小地主所具有的谨慎小心的性格,这也是虽然刘邦年轻时比较混蛋,但是后来一直对刘太公比较尊重的原因吧!
身为父子,刘太公也清楚,刘邦大大咧咧性格下的狠辣
在楚汉相争中,刘太公作为曾经落入项羽手中的俘虏,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项羽用他威胁刘邦,将刘太公放在高高的砧板上,威胁如果刘邦不投降,就把刘太公给烹了。
刘邦浑然不在意地对项羽说,他们俩人一起接受楚怀王的命令,二人结拜为兄弟,他的老爹,就是项羽的老爹,项羽要是把刘太公烹了,记得给他分一碗汤,把项羽气得要杀刘太公,最后还是在项伯的劝说下,刘太公逃过一劫。
恐怕在刘邦跟项羽对话的时候,刘太公都感觉到自己已经看见奈何桥了吧,如果说在砧板台上,刘太公只是感觉到了心寒,那么被项羽放回后,在汉军阵营后,经过有心人的点拨后,他感觉到的更多的是可怕吧!
刘邦发起楚汉相争的名义就是为义帝复仇,这是大义,彭城之败后,刘邦一直被项羽压着打,好不容易缓过来了,但是两方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如果项羽在军前把刘太公杀了,那么对汉军来说,正所谓同仇敌忾、哀兵必胜,无疑是找到了一个凝聚力量,一举反击的机会。
有这样一段经历的刘太公,恐怕已经是看透了太多的东西了,富贵享乐,都不会看得太重吧,刘邦将他安置在栎阳宫中,他也更多的追求田园种菜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保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