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初能够夺取侄子的皇位,朱高煦为什么做不到
对朱棣和朱高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能夺侄子皇位,为何朱高煦却不能?
以前的古装连续剧里面基本很少有拍明代题材的,通常都是以清代为主,毕竟明代皇帝多奇葩,清代皇帝多才子,光是一个乾隆,六下江南就有一大堆的风流趣事儿可以写了,而这些东西正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但最近这两年,明代戏似乎变成了香饽饽,先是《大明风华》,然后是《山河月明》,故事线大抵差不多,只是换了演员换了班底,但依旧让人看得很上头。
《大明风华》和《山河月明》里面都有一个重头戏——靖难之役。
就是讲叔叔通过造侄子的反拿到了皇位的故事,那么问题来了,朱棣能造反成功,为什么朱高煦却不能?
或者说朱允炆到底比朱瞻基差在哪儿?
小木结合历史做了一番分析,供诸位看官参考。总体来说,朱允炆差在三个方面。
一:先天教育的缺失
如果不是朱标早亡,朱允炆大概不会这么顺利就当上皇帝,朱元璋也想不到,他一心培养的大明储君会走得比他还早。
朱标还是太子的时候,朱元璋给他的就是明初最强的教育班底。
文有李善长、刘基,武有徐达、常遇春,为了让儿子变得跟自己不太一样,还请了宋濂当朱标的老师。
如此班底,自明一朝也就只有未来的宣宗皇帝朱瞻基可以媲美了。
从这个配置上来看,朱元璋应该是想把朱标打造成一个文治武功,皆为一流的大明皇帝,惋惜人算不如天算,朱标37岁就被老天爷请去喝茶了。
朱元璋悲痛欲绝的同时,力排众议把朱允炆扶上了太子之位,但他再也没有精力像培养朱标那样去培养朱允炆了。(朱标走后6年,朱元璋离世)
所以他采用极端的手段,把有可能威胁到皇位的功臣武将都给清除掉。
相比较朱棣,朱允炆毕竟没“见过什么世面”,他既没有见过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也没有体会过暗流涌动的政治斗争。
他有当天子的运,但没有当天子的命。
他无法控制群臣,平衡文官和武将的矛盾;也没有统领三军的魄力和谋略,他所仰仗的是圣人之言,儒家之道。
他信奉的是“仁义礼智信,以诚相待”,但他不了解的是,这些东西是得把对手打服了以后再说出来安慰对手的语言。
反观朱瞻基,从小跟着朱棣一起,干的都是带头冲锋,刀口舔血的活儿,他完美的继承了朱棣的杀伐决断,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处事风格。
这是一个既能谦谦如玉,又能好勇斗狠的人,用《大明风华》里面朱高煦的话形容就是:他比朱棣更虚伪残忍,比朱高炽更狡诈伪善。
这样的人当天子比朱允炆不了解要强多少倍。
二:没有自己信得过的团队
朱允炆上位之前,朱元璋还是有帮他仔细考虑过的,用齐泰,方孝孺,黄子澄治国,用徐达之子徐辉祖,百战老将耿炳文,善守之将盛庸来带兵,自己的亲儿子们守边疆,虽不说万无一失,但想动摇京城的根基也没那么简单。
可为什么一打起来,朱允炆还是一败涂地呢,很多人是说他不懂得用兵,放弃了耿炳文徐辉祖,而重点启用了“大明一号战神”李景隆,外加下了一道特别蠢的命令,才导致最终功亏一篑。
但个人觉得这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上面这些人都是忠臣(除李景隆),也都很有能力,但奈何领导是空降的,就是说朱允炆根本不了解他们的真实能力。
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朱允炆的心腹之人,拿耿炳文来说,他作战的特点是稳,稳扎稳打,而这恰恰是朱棣最怕的,只要时间一长,朱棣的军队就会不攻自破。
可朱允炆不了解这些,本身主动削藩已经有点理亏,现在他更心急,全天下的人都看着呢,如果短时间之内收拾不掉自己的四叔,剩下的那些七叔、八叔、十三叔,万一跟四叔联合了怎么办?
所以,他才会临阵换帅,犯了用兵第一大忌。
可他也没办法,毕竟人才都不是自己培养的,用起来是不那么顺手。
反观朱瞻基,从他穿开裆裤开始,三杨就是死心塌地的太子党,自己几次跟着朱棣远征漠北,也让他跟一批武将之间有了亲密接触,说是生死战友丝毫不为过。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心腹,怎么用怎么顺手,再加上他的军事才华以及帝王魄力,朱高煦从决定起兵的那一天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这是为什么很多高层领导空降到了一个单位以后会换掉一批原本的中层管理,而启用自己人的原因,知根知底好办事啊。
三:人为导致的民心流失
朱允炆上位之后干的第1件事儿就是削藩,这事儿干得很不光彩,也挺蠢的。
本来朱棣还找不到造反的理由,自己的侄子这边一削藩,他跟姚广孝就乐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相信一个定律,成大事者一定要有信念(也可理解为愿景),“清君侧”就是朱棣的信念。
他可以用这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也可以说服天下百姓,后来他的儿子朱高煦之所以起兵失败,是因为根本就找不到理由,朱瞻基就没有给朱高煦这个机会。
那为什么削藩会民心尽失呢?自古以来新帝即位,为施仁政,通常都会大赦天下,昭告世人:这是个爱民的好皇帝。
等朱允炆却要反着来,在他爷爷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开始收拾他叔叔,理由只是觉得叔叔们可能会有二心。
对待自己家人尚且如此,将来还能有百姓的好?
况且那些藩王,并不都是罪大恶极,其罪当诛的,有些还是很受当地百姓爱戴的,这样一来,他们属地里的百姓对朱允炆就有意见了。
刚上位,就残害同袍,惹得刚原本安稳的生活又起战乱,说好的爱民如子呢?
再看朱瞻基,因为有他父亲给他打下的好基础,在百姓眼中,这是位好皇帝。后面叔叔造反,他也没有大动干戈,而是先派人谈判,实在谈不拢了才出兵的。
出兵以后,也没有大杀四方,最后很顺利地“招降”了叔叔,对参与之人概不追究。
朱瞻基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平息干戈,活捉了叔叔以后,也是以礼相待,没有上来就咔嚓了。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恩威并行,双管齐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朱允炆在各个方面都差着朱瞻基一个档次,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具备当皇帝的资格和能力。
至少在上位的时候他还没有准备好,因为朱元璋的偏爱,他勉强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可结局还是一样的。
写到这儿,小木想起来理财界的一句名言:靠运气赚到的钱,将来一定会凭实力亏掉。
这句话用在朱允炆身上,好像也挺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