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沙苑之战是怎么回事?是如何爆发的?

  沙苑之战是在中国南北朝时,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537)十月,西魏军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地区大败东魏军的伏击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背景

  战役之前,西魏的关中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大饥荒,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关中约有十分之七八的人死于这场大饥荒。这场大饥荒使得西魏,宇文泰被迫率军东出潼关去恒农一带抢夺东魏的粮食,于是爆发了小关之战,宇文泰获胜。

  东魏丞相高欢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占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之际,为雪潼关战败之耻,亲率20万大军进攻西魏。又令高敖曹率兵3万出河南。天平四年闰九月,高欢军自壶口(今山西吉县西)经蒲津(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过洛水,进屯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直指长安。而正处于大饥荒的西魏,早已人心浮动。西魏的夏州刺史张琼叛迎高欢,原本就不愿意屈身西魏的灵州刺史曹泥也叛迎高欢。一时间,投降高欢的州县络绎不绝、不计其数,只有华州刺史王罴坚决抵抗高欢。

  宇文泰在东魏大军压境时,亲率不满1万人,自恒农回师渭水南,征诸州兵迎战,还没有汇合,宇文泰就准备出战高欢。西魏诸将都说:“众寡不敌,我们应该坚壁固守。”宇文泰力排众议:“高欢刚过边境,就已经有这么多人投降了。等到高欢逼近长安,恐怕大势已去。我们现在就应该主动迎击高欢。”于是,宇文泰为阻止东魏军逼近长安,乘其远来新至,不待州兵齐集,即令部卒在渭水架设浮桥,携带三日粮秣,轻骑渡渭。

  经过

  十月初一,进至沙苑,与东魏军仅距60里。这时,宇文泰一面派部将达奚武领数骑侦察,一面与诸将商议,决定在沙苑以东10里苇深土泞的渭曲设伏。西魏军以赵贵居左、李弼居右,背水列阵,以待东魏军。

  次日午后,东魏军果然进入伏击区,见西魏军少,未等列阵便争相进攻。宇文泰乘东魏军轻敌不为行列,当即下令出击,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从横向急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临阵斩首6千,临阵降者2万人。西魏军追至河上,再次大破东魏军。前后两次共俘虏7万人,缴获铠仗18万件,高欢连夜跨骆驼逃往黄河西岸。骠骑大将军于谨领六军配合作战,李弼率铁骑横击,大破东魏军,歼8万人,余皆溃散。宇文泰挑选了2万人,其余5万人都被释放。命令将士每人在战场上植柳树一株,以示庆贺,后升为柱国大将军。

  此战,西魏军判断准确,根据地形特点,从容设伏,获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