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是怎样的?赵姬与嫪毐私通是否构成犯罪?
说到赵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秦朝,寡居的女子拥有情夫按照秦律并不构成罪行,也就是在秦朝的道德体系下,寡居的女子拥有情夫是被允许的。
其实我们可以找到一部历史文献,通过文献的记载来观看秦代人对于寡居女子通奸的态度,证据的来源是张家山汉简。
张家山汉简是1983年到1984年之间在湖北张家山汉朝古墓出土的汉简,在张家山汉简中有一份名为《奏谳书》的竹简文书,它的内容是地方官吏将审理不了的疑难案件呈报给中央廷尉或地方上级官府再审,这些疑难案件中,有四个秦始皇时期的案例。
其中有一个案列恰好是关于寡居女子通奸的案件,案件如下:
今杜滹女子甲夫公士丁疾死,丧棺在堂上,未葬,与丁母素夜丧,环棺而哭,甲与男子丙偕之棺后内中和奸。明旦,素告甲吏,吏捕得甲,疑甲罪。
翻译成现代文,是这个意思:
杜县泸里有一个女子名叫甲,她的丈夫公士(军功爵制的一个爵位)丁(名字)病死,丁的棺材停在堂上还未安葬,甲和丁的母亲素(名字)在夜里守丧,环绕棺材哭泣,但是之后甲和另一名男子丙(名字)去棺材后方的卧室内通奸。第二天早上,丁的母亲素十分气愤,跑到官府告甲。官府拘捕了甲,但如何定罪量刑成为疑难。
最后这个案件被送到了秦朝的廷尉官署,秦代的廷尉是最高司法审判主官,然后廷尉官署是廷尉以及廷尉的附属官僚,这些人组成了秦代的最高司法机关,有点类似于最高法院。
这个案子在廷尉官署一开始被定性为不孝罪和,因为妻子应当孝顺丈夫,这种孝顺应当在孝顺父母的等级之下,所以触犯不孝罪,同时女子甲这种行为是对于丈夫不敬,所以触犯敖悍罪。
但是此后廷尉官署的廷史申出差回到廷尉官署,他认为这个判决不妥。
解释一下,廷史是廷尉官署的官员,申是这个廷史的名字,官职+名是先秦和秦朝的姓氏称呼,比如秦朝丞相李斯也被叫做丞相斯。
廷史申提出,女子甲的丈夫已经去世,不应当判罪。首先他提出一个问题:是一个儿子不给健在父亲三天饭吃罪行重,还是不给死去的父亲三天饭吃罪行重?
众人一致认为儿子不给死去的父亲饭吃是无罪。廷史申又提出一个问题:丈夫健在,妻自做主张嫁给别人。丈夫去世,妻自作主张嫁人,两者哪个罪更重?
众人认为寡居的女子自主嫁给他人无罪,廷史申又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欺健在的丈夫,与欺去世的丈夫,哪个罪重?众人一致认为欺去世丈夫的行为,不判罪。最终女子甲被判无罪。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很容易看到秦汉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在这个时代的民众和官僚的认知中,寡居女子拥有情夫并不是为社会所不容,在历史上我们也能看到秦宣太后拥有面首魏丑夫,在汉代寡居的公主拥有情人,所以秦始皇的母亲在寡居时养了一个面首嫪毐并不是什么丑闻。
太后赵姬豢养嫪毐对于秦国人而并无新鲜感,对于六国而言也无刺激感,要知道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历史都充满了桃色新闻,可比寡居太后找面首要更加败坏道德:
兄妹相通,齐襄公与妹妹文姜相通。私通庶母,晋献公与庶母齐姜私通,生有太子申生。叔嫂私通,鲁国的庆父与嫂子哀姜私通。这些违背伦理的案例在春秋时期数不胜数,也就是孔子所言的“礼崩乐坏”。
所以嫪毐和赵太后私通并不构成罪行。
回到嫪毐的问题上面来,从本质而言嫪毐是赵太后安插在朝廷的政治打手,最大罪行在于发动叛乱。
秦始皇未亲政之前,秦国是有三位太后的,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亲生祖母夏太后,嫡亲祖母华阳太后。
其中华阳太后是楚国人,与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一起来自楚国,两者都是楚国人,甚至可以推测说是宣太后安排当时的太子安国君迎娶华阳夫人,从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到秦始皇继位,在这约为3年的时间里,华阳太后实际上作为王后以及王太后的权力是极大的,而且还有秦国朝廷的一批楚国外戚作为朝廷官员为华阳太后效力。
对于华阳太后而言,操控朝政是极为容易的,因为从华阳夫人扶持秦庄襄王登基的角度出发,秦始皇未亲政时期,相国吕不韦也是华阳太后一党。而赵太后在朝廷中权力按照序列也是排在华阳太后、夏太后之后。
我们接下来看一系列事件:
秦始皇七年即公元前240年,夏太后去世。公元前239年,长安君谋反被平定;也是在公元前239年嫪毐封侯,获得山阳、河西郡、太原郡,参与到秦国的朝政之中。公元前238年,嫪毐叛乱,叛乱被秦王平定,嫪毐及其党羽被杀。我们可以看到夏太后去世后,其势力在秦国失去了权势。此时的秦国只有两位太后:华阳太后和赵太后。
赵太后是一个感情色彩极为浓烈的女人,或者说她像一个普通女人喜欢感情用事。在吕不韦进献嫪毐之后,赵太后十分宠爱嫪毐,以至于自己怀孕,被迫跑到雍城居住。雍城在现在的宝鸡,远离咸阳数百里,是秦国的旧都。赵太后在这里为嫪毐生育了2个儿子。
自古以来,充当幼王母亲情夫的人下场都不太好,此前的宣太后情夫义渠王被杀,面首魏丑夫差点被陪葬。所以嫪毐一方面享受作为太后情夫带来的权势,另一方面也担忧秦王成年之后自己的处境。
此外嫪毐和赵太后说让他们的儿子做秦王,这个更是无稽之谈。从周王室开启分封开始,诸侯之间有各国公室之间小宗和大宗的争斗,比如晋国的曲沃小宗灭亡晋国的大宗,鲁国三桓与大宗公室的争斗。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了臣子篡位,比如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但是赵韩魏田四家能完成这种“窃国伟业”是经历了几百年的努力,今天仅凭一个嫪毐发动叛乱,就算是杀了秦王,就能够颠覆秦国的基业?这也十分不现实。即使嫪毐冲动用事,可是嫪毐集团依旧有其他的高级官僚,这些高级官僚不可能各个都是电视剧里演绎的笨蛋。
《史记》记载参与嫪毐叛乱的官员: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
卫尉:秦国的宫廷警卫大臣;
內史:首都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中大夫令:内廷顾问的长官;
左戈:宫内负责弓射兵的武官。
这也说明嫪毐不清醒,可是这些高级官僚也十分不清醒吗?所以嫪毐让自己儿子当秦王这种话最有可能是嫪毐和赵太后的私房话,不可能公开宣讲。
而且嫪毐的叛乱是在咸阳,秦始皇是在雍城举行冠礼。雍城,在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距离秦都咸阳大概有三百多里,这样的政变在行动能否成功确实要打上一个大问号。政变讲就的是时间,在瞬间完成斩首行动。嫪毐如此行动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要干嘛?
另外我们要注意到在平定嫪毐之乱时,华阳夫人的势力起了作用,吕不韦、楚国人昌文君、昌平君参与平定了嫪毐之乱。
嫪毐叛乱与其说是嫪毐害怕秦王亲政报复的狗急跳墙,更像是赵太后和华阳太后试图争夺秦王亲政后的权力之间的火并。而秦始皇利用这次叛乱成功夺取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嫪毐被镇压后,赵太后被迁往雍城,失去了一切权力也包括儿子秦始皇对他的亲情,可以说母子之间形同路人。
此时我们再来看秦始皇杀死同母弟的行为,会发现第一个因素是个人感情因素,这个茅焦的说辞里说的很明显:
陛下车裂假父嫪毐,有妒忌之心;杀死两位弟弟,有不慈之名;将母亲迁徙到雍城棫阳宫,有不孝之行。
一方面是秦始皇的个人经历,秦始皇自幼和母亲在赵国相依为命,邯郸城的这份母子之情对于幼年秦始皇十分珍贵。但是来到秦国之后,母子由于政治与权力逐渐分离甚至反目成仇,尤其是母亲豢养面首乃至叛乱。这无疑使得秦始皇极为嫉恨母亲,而嫪毐和他的孩子无疑是这种仇恨的象征物。
秦始皇以车裂酷刑杀死嫪毐,随即杀死同母弟弟正是这种感情的宣泄。如果留着这两孩子,秦始皇每次看到他们也会想起自己和母亲之间的仇恨,也会被一次次揭露伤疤,对于秦始皇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个因素也是政治选择,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杀潜在的政治敌人是秦始皇作为政治人物的选择。嫪毐被杀,作为赵姬的两个儿子很有可能利用母亲赵太后的身份做文章,另外也有可能一部分反对秦始皇的政客以两个同母弟搞事情,所以快刀斩乱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更重要的是对于秦国王室和国家而言,这两个孩子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另外处死两个同母弟也是对其他人的震慑,表明秦王神圣不可侵犯。
而且在秦始皇亲政之前,他可能和赵姬也不是那么亲近。从历史来推断秦始皇在亲政之前可能与华阳太后十分亲近。
对于无子的华阳太后而言,秦庄襄王和他登基为王的儿子秦始皇都是华阳太后在秦国立足的根本,也是她作为秦王祖母身份的基础,也是华阳太后一切权势的来源。
华阳太后当年能够投资无依无靠的秦庄襄王,也能够投资秦始皇,毕竟赵姬作为秦国的政治素人,在秦国的根基并没有华阳太后深厚,所以华阳太后让秦始皇跟随祖母也是很好的选择。
而且在嫪毐之乱中,戡乱者有昌平君和昌文君,这也是秦始皇依靠祖母华阳太后力量的一个证明。相反他的母亲完全是在秦始皇的对立面,此后迎回母亲也是秦始皇的故作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