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东汉的灭亡真的是因为黄巾起义吗?

  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东汉的灭亡,肇始于黄巾起义。其直接的理据是黄巾起义带来席卷全国、此起彼伏的叛乱,而隶属于郡县的地方部队在征剿的过程中反应迟缓、作战不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东汉朝廷开始在叛乱频仍的州任命常驻的州牧,不但官衔在所有的地方官员之上,而且拥有完整的军政权力,以此来提高地方政府的响应速度,于是乎便形成了几乎完全独立于中央的地方实力派,从而拉开了东汉灭亡的帷幕。

  然而,州牧的产生不过是东汉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已,东汉灭亡的端倪实际上肇始于朝廷内部力量平衡的破坏,其发生时间是在汉桓帝驾崩之后,汉灵帝刚刚继位之时。

  汉桓帝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皇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召集东汉朝廷各大势力的代表开会,共同商议皇位的候选人。其中外戚的代表是窦武为首的窦氏,豪族代表是袁逢(袁绍和袁术的父亲),官僚系统代表是太尉周景,宦官和皇后的代表则是曹节,最终,经过“友好协商”,决定由解渎亭候刘宏继位。

  从上面的过程不难看出,当时的东汉朝廷内部,外戚、宦官、豪族和官僚系统这四股力量之间处在相互制约的平衡之中,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状态,以至于连皇位继承这种事关前途命运的事情,都不得不坐下来商量、妥协,故而朝政处在相对较为稳定的局面。

  然而,汉灵帝继位没多久,窦武和他的政治同盟,太傅陈蕃为了得到更多的封赏和压制宦官集团,计划将宦官全部消灭,结果保密工作没做好,泄漏了消息,宦官抢先下手,展开绝地反击,结果将窦氏一族及其同党彻底铲除,顺势又在朝廷内部展开大规模清洗,再将党羽安插在各个要害部门,至此,东汉的朝政已经完全、彻底的掌握在宦官手中——力量的平衡打破了!

  宦官集团掌权之后,全面压制、打击异己势力,除了主动投靠过来的之外,其他人绝对没有机会得到做官或者晋升的机会,至此,大汉朝廷内部便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势力集团,即当政的宦官集团和在野的反对派。

  豪族和官僚集团为了自保和夺回失去的权力,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反击的机会。不过,豪族和官僚集团没有等太久——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汉灵帝和宦官集团不得不将权力下放,以州牧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在征剿叛乱的过程中积累下足够的兵力和人望,逐渐具备了直接向宦官集团挑战的实力。彼时,宦官的优势是控制了皇帝、掌握了朝政,但在野的豪族、官僚和外戚集团则控制了军队和地方政府,以及部分中央政府,显而易见,宦官集团处于相对劣势,这便是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的肇因。

  最终,宦官集团秒杀何进的外戚和官僚集团,董卓又屠灭了宦官,原有的政版图被彻底改写,大汉帝国的舞台上只剩下军阀和豪族在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