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称帝称王那么多,项羽为何能独占霸王

  还不了解:古代霸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称王称帝者很多,但“霸”这个名头却是项羽一人独有。

  悲情英雄项羽,你喜欢吗?

  成王败寇的意思是指旧时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不论你出身卑贱还是高贵,成功者称帝称王;失败者则为寇贼。

  但有一个人却例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楚霸王项羽。在长达4年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项羽最后在垓下之战中败给了汉王刘邦,自刎乌江,结束了其悲壮的一生。

  然而二千多年来,项羽在人们的眼中非但不是寇贼,反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为后人所喜爱、敬仰和惋惜,而开创了大汉4百年基业的刘邦在很多人眼里却是一个混混、无赖、不讲信义的小人。就连身为汉朝太史令的司马迁也将项羽列为帝王专享的本纪中,并且在《项羽本纪》里对霸王不吝溢美之词,而在《高祖本纪》中就差直接说刘邦是无赖了。那么霸王究竟有何魅力为后人所追捧呢。

  历史上称王称帝称侯者不计其数,但霸”这个名头却是项羽一人独有。

  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是非常准确的。在项羽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很多奇迹。

  项羽艺高人胆大,足智多谋,面对人数多出自己数倍的秦军,运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军事才能出奇制胜。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破釜沉舟,一举歼灭秦军主力,此战实际上宣告了暴秦的灭亡。

  彭城之战是楚汉战争中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此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快速决战的典范。如果没有萧何在后方输送兵员粮饷,刘邦可能已经玩完了。

  直到最后,项羽战败后,没有选择渡过乌江苟且偷生,而是毅然自刎,令人钦佩。总之,项羽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身上却有着许多魅力和令人喜爱之处。

  我们来看看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是怎么评价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件事的。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如果他听了范增的建议,鸿门宴上取了刘邦项上人头,如果他重用韩信,使韩信不致于背楚投汉,如果…历史将会改写。

  惋惜历史没有如果。

  叠题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是个大政治家,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

  诗名为《叠题乌江亭》,是因为王安石读了杜牧的

  《题乌江亭》后所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也不一定再肯为项羽、为战争卖命了。

  项羽已经失去天时、地利,而“壮士哀”则说明连最重要的人和也没了,想要挽回大业十分艰难,几乎没有胜算。

  所以在“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句中王安石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也不会再替他卖命的。

  作为一个政治家,王安石的诗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做人要“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后两句,歌颂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壮之举。乌江亭长请项羽上船渡过乌江,整军重战,项羽却说“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也不偷生。

  “南渡君臣轻社稷”。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怜又恨的霸王,亲们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