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把权力交给太监也不给大臣,皇帝是怎么想的
为何皇帝们宁愿把权力交给太监,而不授予更能治国的文官武将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古代中国,太监社会地位低下,最为人所瞧不起。因为这些人往往是贫苦人家出身,读不起书,当不了官,甚至食不果腹,走投无路,才进宫当太监,希望以此为门槛,服侍皇族,谋求生路。让人奇怪的是,这个要知识没知识、要体力没体力、要气概没气概的阶层,许多人还能受到皇帝的恩宠,甚至掌握实际军政大权。比如东汉、李唐与朱明三朝中后期,太监们纷纷掌权当道,风光无限。
明熹宗时期的宦官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为什么这些皇帝宁愿恩宠素质低下的太监,甚至把军政大权授予他们,而不重用有文化、有经验、有武略的文官与武将呢??
首先就是与领导人选拔制度有关。中国的皇帝是世袭的,因此各种各样的皇帝都有,皇帝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并非只在政治,比如李煜、赵佶等人的诗词书画,明代天启皇帝的木工活。据说天启皇帝一天到晚沉浸在他最感兴趣的专业——木工上面,很少打理朝政。魏忠贤则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便说我了解了,你看着办吧,就这样,魏忠贤逐渐独揽朝政。不过,一般来说,糊涂到完全没有识人之明的皇帝,恐怕也绝无仅有。为何他们还是宁愿把权力交给太监,而不授予更能治国的文官武将呢?
这是由另一种竞争规则与标准决定的。这些皇帝们,虽然自己无心政治,不理朝政,但若让他因此让出皇权,则也是万万不能的。如果选择较有能力的文官武将掌握军政大权,则在竞争权力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使皇权旁落他人。所以,他们宁可选择在自己身边、看起来像政治侏儒、毫无威胁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