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就是会出现缺粮,古人平时都吃些什么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在古代,一打仗就缺粮草,难道士兵平时吃什么?
相信大家看过古装剧的都了解,每次有大臣或是将领说道关于打仗的问题时,就绕不开粮草,而且每次都是粮草不够,这就让人纳闷儿,士兵又不是平时就不吃不喝,怎么一到了打仗,粮草就不够了呢?
其实,打仗要考虑很多问题,粮草更是重中之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最好的解释。粮草是士兵生活必备的,如果粮草没保证,士兵很容易恐慌,军心不稳,士气低下,很难打胜!所以粮草对于战争而言很重要,是重中之重!工资可以拖欠,肚子是不能亏待的。
首先平时消耗的粮草和战时消耗的粮草不是一个数量级的。10万大军打仗,后边得动员至少30万民夫运送粮食和其他补给,这30万民夫也都是要吃喝的。
等于说平时只要管10万大军吃饭问题,战时你得管40万人吃饭问题,粮食消耗至少增加4倍。而且由于战争可能带来的损耗,比如粮草被敌人烧了等等,粮食消耗一般要增加6-8倍才算合理。
而且这30万民夫都是从农田里征调的精壮小伙,平时他们是生产粮食的,战时他们是纯消耗粮食,而且由于抽调这些精壮小伙,还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大量减少。一增一减,等于战时消耗了平时的至少10倍以上的粮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战争时期,每个人都要玩命,耗费的力气也是平时的数倍以上,饭量翻一番是很正常的事情。
10万大军,就好比包括10万士兵和1万战马,如果一个士兵每天4斤粮食,一匹战马每天20斤粮草,那在平时一年至少可以消耗21900万斤粮食,等于109500吨粮食,那一旦到了战时,如果战争持续一年,至少要准备21.9亿斤粮食才够用,等于109万吨。
这些粮食放现代不算什么,现代农业亩产上千斤都算正常的,但在古代可不得了的,那年代亩产超过2石就很了不起,2石才240斤,21.9亿斤粮食都够900多万亩耕地种上一年了。毕竟古代没有杂交水稻,不然这些百姓怎么会经常闹饥荒呢?在古时候,无论是不是战争期间,粮食都是稀缺和重要的。
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韩信总是百战百胜,被人称为兵仙,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后面有个萧何在,再怎么艰难,萧何都会把后勤物资运送到前线。没有后顾之忧的韩信是可怕的,全心全意都投在战场上,要是没有后勤的保障,除非以战养战,不然没得打,军心哗变就够将领喝一壶的了。
提起以战养战,就不得不说蒙古骑兵了,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可以从北方草原打到欧洲,让人很难想象,他们的粮草究竟是怎么运送的?有一期解秘节目揭露了蒙古骑兵不担心粮草的事实,他们将牛肉晒干压缩,放进羊胃袋里,进食的时候吃一块牛肉,喝一口水,压缩的牛肉被水侵泡后,会膨胀,一般每个士兵吃一块牛肉就饱了。可是羊胃袋的牛肉足够这些士兵吃一个星期还多。
没了后顾之后的骑兵们每当一地,就重新开始掠夺,周而复始,以战养战,横扫了两片大陆。并不是战士在战争时期饭量比较大,而是由战争的特点决定的。
战事一起,面临封锁反封锁,攻击与被攻击,有时后勤补给被中断,中断后勤补给也是获胜手段之一。所以要事先做准备,就要储备大量的食品。既要方便供应,又要防止敌方袭击。
不同建制单位储备量也是不同的。那我们现代大军来说,一般团以下单位自行携带7日份,集团军储备2日份,放在集团军物资保障旅仓库中。所谓日份就是够全体人员一日量。战争拖长,后勤供应就显更加重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打仗就是打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