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身上具有英雄气是真的吗,除了思想外还“胆大妄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蜀汉魏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蜀将魏延的印象应该都比较深刻吧?在演义中魏延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反骨的形象,他傲慢无礼、他心胸狭隘,他不忠心事主。这样的他当然不能够遭到大众的欢迎。不过当抛开演义重新去看魏延这个人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被他所折服,因为真实的他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忠臣。
魏延,字文长,蜀国的著名武将。魏延的忠心从始至终只给一人,而那个人就是刘备。魏延究竟是什么时候跟随的刘备史书上写的很模糊,所以很难确定具体时间。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在刘备入川以前魏延就已经在刘备手下做事了。《三国志》当中记载“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这就是说在此前魏延也许是岌岌无名的小人物,他完全是在入蜀作战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所以说,魏延的成长也是比较艰辛的。
刘备占据蜀地以后就封了魏延做牙门将军。从封号就可以见得刘备确实把魏延当成自己的心腹来看待的。刘备喜欢魏延,也许就是因为魏延那一身英雄气。为什么说魏延身上具有英雄气呢?因为魏延的思想异于常人,而且是“胆大妄为”。魏延在跟诸葛亮一起北伐期间提出来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他想要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通过并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的大军则可以从斜谷进兵长安、潼关,最终两军在潼关会师,这样大事就可成了。这样的计划风险性很大,当然如果成功那么所得到的利益无疑是巨大的。虽然魏延有把握,但是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样的计划太过于冒险,他主张稳步前进,步步蚕食。所以从子午谷奇谋您就能看出魏延确实具有一身的英雄气,当然也可以看出其和诸葛亮之间有着一定的矛盾。
刘备也是英雄,他十易其主,历经一番艰苦卓绝最终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所以说两人那可是英雄相惜。刘备很喜欢他。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在汉中进行了决战,这场决战最终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刘备攻取汉中以后自称为汉中王,开始大肆封赏手下的官员。对于众将来说,刚刚攻下的汉中是一块肥肉,刘备只可能把这块宝地赏给他最信赖的两兄弟—关羽和张飞。不过当时的关羽已经有了荆州,所以大家想汉中必定是要给张飞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备居然把汉中太守的位置给了魏延,并且升任其为镇远将军,这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魏延也没有给刘备丢人,他长期驻扎在汉中一线,一直守护着蜀汉的北大门。公元221年,汉献帝在许都让位给魏文帝曹丕,并昭告天下。远在成都的刘备以为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所以在成都为汉献帝刘协服丧,并且即皇帝位,史称汉昭烈帝。虽是偏安一隅,但汉朝的国祚得以继续延续下去。这时候的魏延被刘备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又魏延被加封为都亭侯。
建兴元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即位,朝政完全由相父诸葛亮负责。诸葛亮一心想要完成刘备未竟的事业,执意出兵北伐。而那身居北边的魏延当然是诸葛亮北伐行动当中所不可或缺的人物了。诸葛亮先后四次北伐魏延都跟着一起去了,而且立下奇功。所以魏延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此时的魏延用春风得意这四个字来形容他也许再恰当不过了,不过作为英雄的魏延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十分鲜明。在他的眼中似乎能够被他所看重的人并不多,至少自从刘备死后整个蜀汉他所畏惧的也就只有诸葛亮而已,其他的人他压根不放在眼里,甚至于和刘琰、杨仪等人交恶。而且他时常不遵从圣旨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魏延越是霸道,他在朝堂上得罪的人就越多。
元234年,诸葛亮再一次兴兵北伐。五十多岁的诸葛亮任命魏延为先锋官,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五丈原驻扎。这次北伐结束了诸葛亮的生命。临别之际诸葛亮安排好了后事,他特别交代魏延这个刺头别人肯定是管他不住,所以是走是留任凭他便。当时诸葛亮身边也只有杨仪他们,所以其死后杨仪接管了权力。杨仪主张大军撤退,但是魏延一身傲气,就是不服从杨仪的命令,这直接导致了双方刀兵相向。
后来两者都向皇帝申诉,但是满朝官员都向着杨仪,于是魏延谋反这件事无也就变成了有。魏延率领大军进攻杨仪,但军士们大多不愿意跟随魏延打自己人,所以纷纷投降。魏延不得已只好跑路,谁知道被追来的马岱斩杀在了逃跑的路上。
杨魏之争终于落下帷幕,俗话说成王败寇,魏延的倒台给其家族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为了坐实魏延谋反,同时也是为了在朝中立威,杨仪诛灭了魏延的三族。其实都说魏延小心眼,狭隘,但这杨仪何尝不是呢?只因为双方有着不同的政见就把政敌冠以谋反之罪灭三族,实在是让人很难接受。所以说魏延被诛灭三族不仅是自己的错,也是由于政敌的心胸狭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