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为了设计除掉庞涓,他都用了什么办法?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孙膑的文章。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打下了两个地方。但魏国一直想吞并卫国,现在赵国想来分一杯羹,魏国当然不答应,于是就派庞涓带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不是魏国的对手,向齐国和楚国求救。齐威王问大臣的意见,邹忌说不如不救,有个人叫段干朋说:“不救赵国对我们没有好处。现在魏国的主力在邯郸,如果我们到邯郸去救援,并不一定能救下来。不如向南去进攻魏国的襄陵,这样使魏军来回奔波疲惫,即使邯郸被攻下,我们也可以利用魏军的疲惫打败它。”齐威王接受了他的建议。这里还有个缘由,邹忌跟田忌的关系不好,所以有人对邹忌说:“您应该让田忌带兵讨伐魏国。如果他打胜了,那是您的计谋正确;如果他打败了,那么他不是战死就是受处罚。”邹忌于是向齐威王建议,派田忌进攻襄陵。
齐威王派一路军队与宋国、卫国一起进攻魏国的襄陵,派田忌与孙膑带另一路救赵国。齐威王想让孙膑担任主将,孙膑说:“受过刑的人不能担任主将。”于是让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田忌想直接去救赵国,孙膑说:“想要解开乱掉的丝线,不能生拉硬扯;解开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乱打。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国攻打赵国,精锐部队一定在赵国,国内的部队就是些老弱残兵。所以不如马上带领军队进攻大梁,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就解了赵国之围。”田忌听了孙膑的意见。庞涓果然中计,孙膑在桂陵这个地方设伏,大败魏军。这就是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不过赵国的邯郸还是被魏国占领了。过了两年,秦国打下了魏国的安邑,魏国不能两面作战,所以魏惠王和赵成侯在漳水边会盟,讲和,魏国把邯郸还给了赵国。
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问:“早去救好还是晚去救好?”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就要并入魏国,不如早点去救。”孙膑说:“如果早去救援,魏国的军队还没有疲惫,这样我们是代替韩国受魏军的攻击,回过头来反倒听从韩国的指挥。况且魏国有灭掉韩国的打算,我们晚一些去救援,韩国必定对齐国感恩戴德,我们趁机与韩国结下亲密的关系,这时魏军也疲惫了,对于我们来讲能就获得更大的利益。”齐威王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韩国依仗有齐国救援,五次与魏国交战,结果五次都失败了。这时齐国趁势出兵,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魏国于是大量增兵,让太子申做上将军,庞涓为将军。魏军经过外黄的时候,有个人叫徐子,对太子申说:“我有百战百胜的办法。”太子申说:“可以让我听听吗?”徐子说:“本来就是要献给您的。太子领兵,即使大胜,富也不过拥有魏国,贵不过做魏王。如果打败,太子之位却可能不保了。这就是我百战百胜的方法。”太子申说:“好,我一定听你的意见回国去。”太子走后,徐子说:“太子虽然想回去,已经不可能了,那些劝太子打仗,从中得利的人太多了。”果然,太子想回去,给他驾车的人说:“将军领兵刚出来就回去,和打败仗是一样的。”太子只好出兵。
孙膑这次还是用“围魏救赵”这招,庞涓于是撤兵回魏国。孙膑对田忌说:“三晋的军队一向悍勇,所以看不起齐国的军队,认为齐兵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利用这一点。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以求取胜利,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以求取胜利,可能有一半的士兵逃跑。’命令军队进入魏国后第一天砌十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的灶。”庞涓也熟读兵法,所以每天去看齐国人留下的灶,看了三天,很高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到了我国境内才三天,逃跑的人就超过了一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带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可以追到马陵,于是在马陵埋伏。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两旁多是高山险阻,孙膑让一万善射的士兵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对他们说:“一看见火光就射箭。”他又把道路上的一棵树挖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当晚庞涓果然到了,见树上有字,举火来看,还没看完,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逃不了,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这下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魏国大败,太子申被俘。魏国因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