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会对传国玉玺那么执着?
古人为什么会对传国玉玺那么执着?觉得有传国玉玺才是真命天子,没有的都是逆贼谋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玉玺,如果仔细研究,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时代。当时,各国间征伐不断,处处弥漫着烽火狼烟,而各国的王室之间也在默默开展一场“争夺战”。当时,各国君主为了表达权威,便纷纷制造出一种象征权力的物品——玉玺。
大多玉玺都是由玉制成的。像翡翠、白玉等等。因为是关乎君主的旨意,一般都会使用最好的原料制作,朝廷还会请城里最为能工巧匠的工人来封闭制造玉玺。也有一些玉玺,是由木头、石头等同样坚硬的物质做成的,也有象牙、骨头等动物身上的东西制成。
等木匠把玉玺的大致形状刻出来之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印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个词语:以印为信。印章,属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重要载体之一,上面的文字大多都是代表皇帝意志的一些词语,或者国号、年号等等。
很多印玺,都是皇帝用来审查奏折然后做标记的,它象征着皇帝的批准,一切事物都要得到皇帝的批准,无形中也在证明君主专制的威严。
通俗点讲,这就相当于如今的公章一样。皇帝或者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拥有对玉玺的使用权,一旦他们批准了什么文件,就在上面印上印记,以示批准,下面的人就可以按照文件上面的内容去办事。当然,就和现在的姓名印章一样,玉玺这个东西,是万万不可以拿到别人手中使用的,否则轻则决策失控,重则国家政权改变,总之,都是些不利结局。
说到玉玺,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来源——信用体系的完善。信用体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社会对于信用的整个系统。它不仅仅包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那些衣食住行的购买、交易以及人们平时的交流沟通。在王室中,信用体系也同样重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发展的交易、买卖之中就渐渐产生了一个行业——借贷。那时候的借贷很简单,穷人为了生存,像那些富人、贵族们借钱,而贵族从穷人手中拿到的,便是人力。
所以,雇佣关系也就悄然产生。我们看到的地主剥削贫民,乍一看是阶级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这是社会信用体系的表现之一——通过一纸协议,地主得人,穷人得钱。这是最基本的信用表现。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方式的弊端也逐渐产生——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仿制契约,以至于平民开始反抗起来这种不公平。于是,代表证明的信物就出现了,意在证明双方之间的交易均为公开、自愿,相当于多了第三个人来见证双方的约定,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最开始,还没有发明玉玺的时候,人们曾经用竹简来作为记录的凭据。由于科技水平还没有那么发达,人们只能用这样笨重的大块竹简,但它们既不方便携带,又不方便在上面记录,还不容易留下痕迹。
所以,后来的人们又发挥聪明才智,使用自然中的泥土封住竹简,然后在封上的那部分印下重要的图腾、标志或记号,以表示对竹简里内容的知情。这也是印章产生的来源。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出现。轻便的纸张逐渐取代了笨重的竹简,人们也根据这一做法发明了能够印在纸张上的印章,玉玺也就产生了。
有的人会好奇:制作一个玉玺,也不是什么麻烦事,为什么古代历史上那么多的朝代,几百年都一直用着那一个玉玺,即使坏了也是修补一下再继续用呢?要知道,修补的成本用来做一个新的,都是绰绰有余了啊!
其实并不然。每一块玉玺,都是为某朝某代的君主量身定制的,轻易不可以更改,更不能更换。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两点原因:
印玺属于一种贵重的信物,通常是要一代代接续传承的。有一种玉玺,名为“传国玉玺”,它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东汉就有文学家在书里写道: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好玉,群臣莫敢用。印玺在所有的君主眼里,无一例外,都是相当于传家宝一样的存在。
而且,玉玺在被制作出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它合法性的作用已经开始生效。所以,它是不能够被随意更换的。
就如前文所说,玉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的一个信用体系。就像一个标志一样,它是不可以被轻易更换的。否则,那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将受到重构。要知道,其实每个朝代的更迭,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你死我活、新上位这样简单的。在一方打败另一方后,双方是有一个“交接仪式”的。
而在这个仪式上,交接玉玺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被取代的朝代的君主,会将自己珍藏的玉玺转交给新即位的皇帝,意为换代。此后,新即位的君主就会再找工匠制造新的玉玺,以代表自己的威严。而即使那个旧的玉玺再无用处,它也是要被交给下一任君主的,因为这个物品属于机密文件,是不可以被泄露的,更不能被直接扔掉。
自古以来,信物就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在儒家思想世世代代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信用体系也在随着玉玺等物品不断发展变化。但总归,它们都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