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权臣,两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对司马懿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是三国时期的权臣,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差在哪里?
如今,我们一说起诸葛亮,第一印象是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诸葛亮还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他无所不能。
当然,与诸葛亮相比,众人对司马懿的印象就差了很多,他是一个处事圆滑,能够隐忍且具有野心的人,就道德品质而言,司马懿比诸葛亮差了不少。
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点,都是托孤大臣,且握有大权,是三国时期的权臣。那么,司马懿比诸葛亮差在哪里呢?
对待下属态度不同
史书评价司马懿外宽内忌,善用权谋。司马懿是士族出身,曹操时期就已经为官。
曹操逝世前,司马懿与曹洪、陈群、贾诩一起成了托孤大臣,并且选定曹丕为继承人。
司马懿深得曹丕和曹睿信任,两任魏主对他委以重任。曹休、曹真等曹氏宗亲相继离世后,司马懿也从文官转型为武将,在外统兵作战。
司马懿曾在荆豫统兵5年,在雍凉地区也坐镇了7年,在此期间,他大肆排除异己,提升个人威望,任用亲信之人,把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功绩老将排挤掉或者间接阴死。
如,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曹睿派司马懿前往雍凉节制张郃、郭淮等将领抵御蜀军。张郃是三朝老臣,自官渡之战后就跟着曹操,资历要比司马懿老许多。
面对诸葛亮的进攻挑战,司马懿消极避战,张郃等人给他提了不少建议均不被采纳。张郃带头给司马懿施压,让他迎战蜀军,军中将领在张郃的挑头下,讥讽司马懿畏蜀如虎。
司马懿军威大损,内心记恨着张郃,但他又不敢明着动他。卤城之战司马懿大败而归,后蜀军因粮草匮乏撤军,司马懿让张郃追击,张郃身经百战,知道诸葛亮在撤退的道路上必然有埋伏,本想拒绝司马懿的军令。
为了阴死张郃,司马懿不惜动用了假节钺的特权,强行命令他追击诸葛亮。张郃无可奈何,只能领兵前往,果然在木门道中了埋伏,中箭而亡。
诸葛亮领兵之初,也遇到了与司马懿一样的问题。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因为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不足,实施的战略颇受质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魏延。
初次北伐,魏延建议诸葛亮派一支部队走子午谷,这样能出其不意,更容易取胜。诸葛亮认为走子午谷太凶险了,没有听从魏延的计谋。
街亭之战时,诸葛亮为了树立军威,力排众议,放弃使用吴懿、魏延、吴班等老将,改用自己的嫡系弟子马谡。
马谡守街亭失败,导致蜀汉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诸葛亮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自降三级并且处死了马谡,从自身找原因,没有把责任推给下属,更没有除掉与自己意见不合的魏延。
诸葛亮执掌军权十多年,能做到各派兼顾,没有特意培养自己的嫡系,大致上是一碗水端平。无论是吴懿这样的皇亲国戚,或是魏延这样功绩卓著的老将,还是像王平、姜维这样的降将,都对诸葛亮敬重有加。
在对待功绩老臣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司马懿遇到类似的问题,张郃不服司马懿被阴死,魏延不服诸葛亮始终得到重用。
诸葛亮对待下属能一碗水端平,得到全军上下一致拥戴,司马懿则是排除异己,培植亲信,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对待竞争者,诸葛亮与司马懿做出不同选择
刘备去世前,有两位托孤大臣,分别是诸葛亮与李严;曹睿去世前,也指定了两位托孤大臣,分别是曹爽和司马懿。
诸葛亮与李严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蜀国东洲派与荆州派之间的斗争,最终因李严自己作死,延误粮草后,诬告诸葛亮,因此被刘禅废掉。
面对自己的政敌,诸葛亮没有下死手,而是留李严一命,让其子李丰继续为官,可谓仁至义尽,从大局着想。
司马懿就不一样了,面对曹爽的打压,他先是装病,让其松懈,然后抓住机会,一举将曹爽扳倒,并且灭了他的三族。
高平陵之变难免不是司马懿蓄谋已久的篡权之举,为了让曹爽放弃抵抗,司马懿瞒着所有人,发毒誓让曹爽相信自己不会取他性命。
结果,曹爽放弃抵抗后,司马懿诛杀了他,控制了曹魏政权,皇帝曹芳成了傀儡。
从托孤大臣到谋朝篡位夺权,司马懿必然会受到后人的非议,此举不忠。
诸葛亮掌控蜀汉军政十多年,从来都没有谋朝篡位夺权之举动,刘禅不是他手中的“汉献帝”,他感念刘备托孤之恩,尽全力辅佐后主,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竞争对手,诸葛亮宽恕了李严,重用了他的儿子;司马懿阴险毒辣,采取欺骗手段获胜,诛杀曹爽三族,当了篡权的臣子。
结语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种不同的选择,后世注定会给出不同的评价。论能力,诸葛亮与司马懿平分秋色,二人都是能力全面的权臣,既能治理国家又能统兵御敌,他们是三国史上两大奇才。
同样是三国时期的权臣,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差在哪里?
其一:对待下属,司马懿排除异己,私心严重,阴死张郃。诸葛亮公正,赏罚分明。
其二:对待竞争对手,司马懿手段毒辣,阴招频出,致对手死地。诸葛亮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宽仁对待。
因此,就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对比,论人品道德,高下立判,蜀之诸葛完胜魏之司马,差距还真的不小。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