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带着几百人向司马昭发动攻击,明明毫无胜算他为何这么做?
曹髦,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位皇帝。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髦的死是悲壮的,他带着几百人向司马昭发动的攻击可谓是自杀式袭击。
曹髦继位时的形势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杀死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独掌朝政。
公元254年,司马懿已经去世,执掌朝政者为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中书令李丰与曹芳皇后之父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却被司马师将这三人灭族,皇后也被废。
庚戌,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事觉,诸所连及者皆伏诛。辛亥,大赦。三月,废皇后张氏。——《三国志·三少帝纪》
司马师开始准备废掉曹芳,而立彭城王曹据为新帝。
明元郭皇后是曹叡临死前立的皇后,在曹叡死后被尊为太后,但是曹爽执政期间,为了独揽朝政,将郭太后软禁于永宁宫,也给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占据了大义名分。
因此,在曹爽被诛之后,郭太后也重返政治舞台,开始培植郭氏家族的力量,包括自己的叔父等人都被封官。
郭太后的从父郭芝时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他当时接受司马师的委派,前来统治郭太后与曹芳,关于废立之事。
郭太后与魏帝曹芳相对而坐,郭芝说:“大将军计划废黜陛下,改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曹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内心瞬间崩溃,怒气冲冲,也不多留,掩面而走,郭太后对曹芳虽然抱着一丝歉疚之情,毕竟是因为她才导致宗室力量被司马懿清洗,轮到外臣擅行废立。
但是目前还没有危及到自己,郭太后也只能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
郭芝却毫不给这个侄女面子,斥责道:“太后有子不能教,现在大将军之意已决,城外又备好了兵马,只能顺大将军之意,还有什么好说的!”
景王将废帝,遣郭芝入白太后,太后与帝对坐。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帝乃起去。太后不悦。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魏略》
郭太后被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从父斥责自己,感到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是太后,有被冒犯到,就说:“我要见大将军,亲口跟他商量此事。”
郭太后大概是觉得自己身份尊贵,哪怕司马师真的要废帝,也需要他亲自来与自己商量,而不是你这个小小的郭芝。
但是郭芝依旧不给她面子,不知道是仗着自己长辈身份,还是司马师的使者身份,驳斥道:“有什么好见的?你赶紧将玉玺取来就没你的事了!”
太后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芝曰:“何可见邪?但当速取玺绶。”太后意折,乃遣傍侍御取玺绶著坐侧。——《魏略》
虽然郭太后不能阻拦司马师废帝之意,但是在另立新帝一事上还是拿到了话语权,毕竟玉玺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如同当年司马懿发动政变,需要自己一样。
本来司马师是准备立彭城王曹据为新帝的,可是郭太后却死活不肯,这是为何?
彭城王曹据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兄弟,也就是曹叡的叔叔,而郭太后是曹叡的妻子,她还得给彭城王喊一声“叔叔”。
叔叔做了皇帝,自己这个太后又将置于何地?
所以,太后在立新帝的问题上,据理力争,最终成功让高贵乡公曹髦做了新帝,而曹髦是曹丕的长孙,曹叡的侄子,从名义上来说,郭太后依旧可以被尊为太后。
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且明皇帝当绝嗣乎?吾以为高贵乡公者,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於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景王乃更召群臣,以皇太后令示之,乃定迎高贵乡公。——《魏略》
小结:在曹髦继位之初,朝政早已被司马师彻底掌控,经过司马懿、司马师两代人的努力,曹魏宗室力量已经彻底退出曹魏政治舞台,其他大臣也大多心向司马氏。
但是毕竟时间尚短,司马氏虽然控制了京城,但是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并不一定牢固,所以也没有彻底揭开面具的胆量。
曹髦
254年10月4日,曹髦抵达京都洛阳北郊邙山的玄武馆,群臣奏请让他住在前殿,曹髦回答说前殿乃是先帝寝殿,不敢越礼,暂住西厢房,群臣又奏请让他以天子之礼入京,他仍然不同意。
第二天,曹髦正是进入洛阳,文武百官都来拜迎,曹髦见状也感觉下车拜答百官,司礼官说他为天子,不必拜他人,曹髦却说:“眼下我也说别人的臣子啊!”依旧对群臣还礼。
庚寅,公入于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公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车门下舆。左右曰:“旧乘舆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徵,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于太后。——《三国志·三少帝纪》
曹髦的做法看似是谦逊,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在西汉时期,陈平、周勃等人诛灭诸吕之后,顺便将少帝也赶下了皇位,迎立代王刘恒为新帝,刘恒入京之后,也是谨言慎行,对群臣的大礼谦逊回拜,最终五让天下之后,才继承大统,终于成为一代贤君,他就是汉文帝。
曹髦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效仿汉文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是志向远大,希望能重新恢复曹魏荣光,将权力从司马氏手中夺回来的。
而且,皇位近在眼前,曹髦却不慌不忙,哪怕是演戏,也能看出他是能沉得住气的性格,要知道此时的曹髦才年仅14岁,可见其不凡。
东京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中评价曹髦“公神明爽俊,德音宣朗”,钟会也曾评论他“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评价不可谓不高。
曹髦的第一次反抗
从曹髦继位之时,早已经皇权旁落,加上曹髦年幼,登基时日尚短,所以一直处于蛰伏阶段,但是他并未如其他傀儡皇帝一般,就此认命,而是在等待机会。
很快,曹髦等到了第一次反抗的机会。
255年,因为司马师擅行废立,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反叛,司马师亲自率军前去镇压叛乱。
虽然反叛很快被平定,但是司马师在受惊过度中使得眼睛震出眼眶,为了安定军心,强忍疼痛,继续统兵作战,最终病死于许昌。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晋书》
司马师临终之前,将司马师招来许昌,并拜其为卫将军,代司马师掌控大局。
司马师刚去世,突然接到了来自皇帝诏令,魏帝曹髦命司马昭继续镇守许昌,让尚书傅嘏(gǔ)率领六军班师回朝。
这就是曹髦的第一次反击,或者说是试探,一旦司马昭留镇许昌,傅嘏率军回朝,曹髦就有机会将这支军队握在自己人手中,培植与司马昭相抗衡的大臣,最终将司马氏赶尽杀绝。
可惜,傅嘏却是司马氏的人,他不仅没有听从皇帝的诏令,反而力劝司马昭亲自回朝。
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晋书》
其实,这并非是曹髦所托非人,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试想一下,能代替司马昭率领军队回朝的大将必然是随军高层,而这些人既然能被司马师重用,又有哪一个不是司马氏的心腹呢?
况且,如果真能找到这么一人,司马昭难道真的会将手中的军队这么轻易交出来吗?
所以,我觉得曹髦的这次反抗不过是一次试探而已,此时的曹髦才15岁,面对司马师死亡,司马氏内部权力更迭,他身为皇帝,觉得自己不做一点什么不甘心,所以才下了这么一道诏令,最终结果显然是不出所料的,并没有按着他的剧本走。
司马昭率兵回朝之后,曹髦感到非常失望,还作了一首《潜龙诗》以自讽,让司马昭对他感到非常厌恶,二人矛盾激化。
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於井,非嘉兆也。——《潜龙诗》
甘露之变
司马昭接任大将军之后,曹髦深感自己的力量不足,于是又开始养精蓄锐,经常以少康来自诩,又常在太学与学者们探讨学问,推行教化,培养自己的威望。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被迫封司马昭为晋公、建立晋国、加九锡、升任相国,但是司马昭就此推辞,暂时搁置,只是将爵位增加万户,并让无爵位的儿子都封为列侯。
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再次被迫封司马昭为晋公之事,这一次司马昭并没有如同前次一般“前后九让”、加以推辞,而是直接接受了晋封。
这件事之后,曹髦想到当年曹操被封为魏公之后,汉朝名存实亡的景象,心中顿时一惊:司马昭要对自己下手了,曹魏命不久矣!
于是曹髦也开始积极准备发动最后一搏。
五月初六晚上,曹髦亲自带领宫中宿卫、奴仆,从陵云台夺取武器铠甲,准备连夜发动袭击,直接去攻打司马昭。
不巧的是,这一天晚上下雨,不得不暂缓行事。
曹髦也没有闲着,他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了,我准备亲自带着你们去讨伐他。”
王经当时就劝曹髦,现如今司马昭权势正盛,无异于以卵击石,劝其不要轻举妄动,可是曹髦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髦心意已决,丢下他们就去进宫面见郭太后,毕竟在这点事,他与郭太后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曹髦离开之后,王沈和王业就叫王经一起去向司马昭告密,但是王经拒绝了,因此只有这二人去告密。
五月初七,曹髦拔剑登辇,亲自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呼啸着出了宫,直奔司马昭府邸。
而早已经得到消息的司马昭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曹髦出宫门不久就遇上了司马伷(司马昭的弟弟)极其部众。
曹髦尚未开口,曹髦身边的人就以天子的名义喝退了司马伷手下的士兵。
没过多久,中护军贾充带兵过来与曹髦一行正面相遇,贾充手下的士兵不像司马伷的手下,都是见过血的,而且都是司马昭的心腹力量。
两军相遇,一触即发,而曹髦身为天子,却身先士卒,贾充手下的士兵面对天子,不敢反击,眼看着曹髦就要冲出贾充的包围圈,这时候贾充身边一个名叫成济的太子舍人问贾充:
“现在该怎么办?”
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为的正是今日。今日之事,还有什么可问的?”
成济听明白了贾充的话,当即抽出长戈,亲自上前刺向曹髦,将他弑杀于车下。
曹髦生于公元241年,死于260年,才年仅20岁(此时都按虚岁算)。
贾充弑君之后,尚书左仆射陈泰(陈群之子)一力要求司马昭杀死贾充,以谢罪于天下,可是在司马昭的力保之下,贾充并未被惩罚,反而在另立新帝之后,大加封赏。
而奉贾充之命,亲手弑君的成济则被诛灭三族,做了替罪羊。
太后从之,夷济三族。——《晋书·文帝纪》
政变发生在甘露五年,所以又称为“甘露之变”。
曹髦的反击,与其说是讨伐司马昭,不如说是自杀式袭击
如果在五月初六的晚上,曹髦夺取武器之后,当时就一鼓作气,直奔司马昭,打司马昭一个措手不及,以曹髦的身份,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可能。
可是,等到第二天,哪怕没有王沈、王业的告密,曹髦抢夺武器,这件事很难不被司马昭发现。
有了准备的司马昭,手握天下权柄,培植的势力怎么会是曹髦可比的?
到了第二天,其实胜负已分,区别只是曹髦是屈膝投降,还是拼死一搏而已。
事实证明,曹髦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袭击,他没有选择软弱的退让,而是甘于直面抗争,视死如归,不惜以生命的代价,与残酷的命运做斗志,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有人问:曹髦为何不在司马昭觐见的时候杀掉他,而是选择率领几百宿卫与奴仆发起进攻?
这个答案其实已经在上面的内容之中,司马昭掌握天下权柄,曹髦虽然是皇帝,但是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别说司马昭此时已经有了“剑履上殿”的荣誉,哪怕没有,满朝大臣有几个是心向皇帝,又有多少会帮司马昭?
朝堂之上,曹髦根本毫无机会;而私底下,司马昭怎么可能单独觐见?
历史事件不是影视剧,没有那么多儿戏,司马昭明明占据大势,是不可能给曹髦一丝机会杀掉自己的。
曹髦自身也并非不明白自己的形势,只是事已至此,他不得不拼死一搏,杀出一个万一的机会。否则只能坐以待毙,苟延残喘,这不是曹髦的性格,他有远大的理想,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