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春秋时期的战争为何很少有覆灭一国的情况呢?

  其实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特点,那就是非常的讲规则和礼仪。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在当时打仗是要约定时间的,规定时间内打完仗就撤,目标只是打败对手,根本不会搞偷袭这一套。而且只要一方投降撤军,另一方便会撤军,绝不恋战,甚至还会释放对方的俘虏。而作战地点则一般都是选在边境线上打,这是春秋时期最常规的操作。因为战争长期劳民伤财,古人规定只能一天内解决战争,而且战争的地点还要特别挑选,不能在人多的城池开战,以免误伤无辜,所以才会挑在人烟稀少的边疆决一胜负。

  春秋时期参战的士兵都是属于贵族中的一个等级“士”,既然属于贵族的一部分,那么他们的战争就是贵族之间的战争,既然是贵族之间作战,那就要体面一些,要有贵族气派,君子风度,彬彬有礼,恪守规则。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是不会侵犯对方土地和掠夺对方财产的,即便是打了胜仗,也不会乘胜追击。比如晋楚鄢陵大战后,晋军战败,在逃跑的过程中,他们的战车陷到坑里出不来了,于是楚军过来帮他们把战车拉出来,然后让晋军继续逃跑,但楚军却不去追。这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是常规操作。

  而且你出兵得要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才能去攻打人家,像美国一样随便扯个人权啥的幌子进攻其他国家,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围攻,而且两个国家在交战中的时候,是不允许其他国家趁虚而入的。

  其次,是对礼仪和道义的注重。当时两军交战,先要排兵布阵,双方布阵以后,在互相派出使节和对方客客气气的对话,互相达成协定后,在开始作战,战斗结束,各自回营。比如双方交战,不斩来使;对方没有布阵好,就不能进攻;不能让同一个人重复受伤,比如对方已经受伤了,那你就不能再继续打他;还有就是不能俘虏头发花白的人等等。

  举个例子,齐楚召陵之战,当时齐国和鲁、宋、陈、郑等国联合起来想要攻打楚国,这个风声被楚国听到了,于是楚国派了使者前去和齐国交涉,结果齐国就找各种理由搪塞楚国使者,最后双方谈不拢,于是齐楚两国准备开始作战。双方把人马带到召陵以后开始对峙,开战前,齐桓公建议先对军队检阅一下,楚国那边也同意了。然后齐桓公向楚国统帅施压,结果楚国统帅不吃他这套,最后齐桓公说起兵是为了两国永远友好,这次楚国统帅接上了话,说希望两国友好也是楚国的愿望。所以最后召陵之战取消,两国签订了盟约,这次战役成了“不战之战”。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正是因为春秋各国间注重原则,讲礼仪,不会主动去侵犯对方,掠夺对方财产。如果你非要说咱们的老祖宗图什么,就只能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道德,打仗只要把你打服,目标也就达成了,并不图什么。总的来说,在道德素质方面,今天的我们,是有很懂东西要跟老祖宗多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