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巅峰时期能与皇帝称兄道弟的严嵩,为何最终饿死街头?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明朝内阁首辅、权臣、书法家。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历史朝代跌更交替的时间长河里,历朝历代总会忠君爱国的忠臣,也有一些用无辜者的鲜血染红自己帽子的奸臣。要说起明朝的奸臣,很多人肯定会想起九千岁魏忠贤。

  但在他之前还有一对父子,也同样臭名远扬!他们便是严嵩与严世蕃父子。与九千岁魏忠贤相比,名气虽没有他大,但才气却比他高的不止一头!

  魏忠贤是一街头混混出生,而严嵩却是个才高八斗之人,书法写作也是佼佼者!相传顺天府的匾额及六必居都是他写的!乾隆因严嵩是个奸臣,想换掉顺天府应试大殿上面严嵩写的“致公堂”三个字,却也因两人的书法没法比较而作罢!

  而严嵩的一生也波折不断,起起落落!他的人生巅峰时期能与皇帝同桌饮酒,称兄道弟。而在最后的耄耋之年却乞讨为生最终落到饿死街头的地步。

  一、严嵩的上位机会

  在严嵩年轻时,他也曾嫉恶如仇,对奸臣恨之入骨!虽学富五车却任然被下放南京。但就在此时,他却赶上了“大礼仪事件”。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大礼仪事件”。

  嘉靖皇帝的皇位并不是从自己父亲手里接过来的,而是从他大伯手里接过来的。在嘉靖三年期间,有大臣便提议要求嘉靖皇帝立他的大伯明孝宗为他名义上的爸爸,册封为“皇考”。

  这一提议使得嘉靖皇帝执意要立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于是大臣与嘉靖在这件事一直处于僵直不下的状态。这时,严嵩跳了出来,当即便支持嘉靖皇帝的决定。

  嘉靖皇帝便对严嵩赞赏有加。严嵩呢也不负众望,为嘉靖皇帝鞍前马后,溜须拍马!因为严嵩写的青词不错便被称为嘉靖皇帝通神的梯子。为什么这样叫呢?

  所谓的青词,就是道教与天上所谓的神仙们交流沟通的文字。因为要用朱砂笔写在青藤上,故而叫青词!严嵩为了讨好皇帝,以身试吃丹药,替皇帝背锅。这些对皇帝来说,很是受用!所以此时的严嵩势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了。

  二、严嵩父子命运的下坡路

  在嘉靖四十一年间有人上奏弹劾严嵩,这位大臣名叫邹应龙,他在向弹劾严嵩的奏章中详细的说明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如何仗着严嵩一手遮天的势力,在私下里倒卖朝廷官位的。

  奏章中说严世蕃在自己母亲去世后召集一批人出去胡吃海喝的同时还搞起来官位竞拍,要是拍到同一个官位便价格者得。要是不斩杀严世蕃,严惩严嵩,何以重振朝纲。

  因为嘉靖皇帝之前也听到过不少关于严嵩父子的张狂传闻,于是便开始考验起了严嵩父子。那时嘉靖皇帝迷恋道教,其中有个道士深得他的信任,这个道士最拿手的就是“扶乩”以及“侍神言事”。

  扶乩就是由两个还不认识字的孩童拿着罗上面绑着的一根筷子,然后把筷子插在沙盘上,口中默念某某神灵附降我身,然后扶乩之人执筷子挥动成字,最后对这讯息预测吉凶。

  有一天,这位蓝衣道士在扶乩时说今天有一位在朝中只手遮天的大臣会来上奏,且此大臣便是朝中奸佞之臣,话音刚落,严嵩的奏章便被递了上去。

  也是这件事请被邹应龙知晓后,他觉得此时正是天时地利与人和除掉严嵩的大好时机,于是便写了奏章弹劾严嵩及严世蕃父子。

  由于嘉靖皇帝对道教的深信不疑,不日便将严嵩发配回了老家。在家中严嵩为了重获恩宠,便想方设法在皇帝过寿诞时,在老家为嘉靖皇帝大摆道场祈福,还不忘写了一副感人肺腑的祝词。

  严嵩本以为借此机会能翻身,谁知此时又有人弹劾起了严世蕃的各种罪状。严世蕃担心自己小命不保,便软磨硬泡要求吏部将勾结倭寇之罪改为陷害忠良之罪。

  严嵩的接班人裕王是个野心很大的聪明之人,他很明白严嵩父子若不除去,很快会卷土重来,所以他要趁嘉靖皇帝还未对他父子复宠之前赶紧除掉他们。

  于是便又拟定了严世蕃僭越、勾结北元、勾结被废除的王爷、勾结倭寇的四条罪状。嘉靖皇帝拿到奏章后便要求重新查验,谁知裕王直接叫来他的亲信力证罪状属实不用复查。

  就这样最后严世蕃不仅被斩首还被抄了家,严嵩虽然极力的挣扎过,却也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就这样曾经红极一时,一手遮天的宠臣,经历了丧子之痛,感叹命运的不公。

  严嵩早年时间也是一位正人君子,嫉恶如仇,深得皇上的信赖,但是严嵩的儿子却没有那么争气,做尽罪恶的事情。最终也被斩首示众严嵩自己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严嵩父子俩最大的败笔就是严世蕃的嚣张与猖狂。在皇帝眼皮底下张扬那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严嵩最后以至于一蹶不振当街乞讨,在墓地捡贡品吃,最终每几年便饿死街头,甚至连尸体都没人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