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毌丘俭是什么人?少数敢反对司马家的将领

  在罗贯中的笔下,《三国演义》成了一部“尊刘抑曹”色彩很浓的小说,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魏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严重弱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其中的典型代表,便包括曾大破高句丽并刻石纪功而回的名将毌丘俭(毌音同灌)。

  毌丘俭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毌丘兴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匠。毌丘俭以父荫入仕,起初担任平原侯曹植的文学,后来又侍奉准储君曹叡(魏明帝),跟后者建立起较为亲密的关系。等到曹叡登基为帝后,毌丘俭作为亲信获得提拔,起初担任尚书郎、羽林监,不久便出任洛阳典农中郎将。

  毌丘俭是被《三国演义》忽略的名将

  明帝在位时大兴土木,由此导致财政紧张和民间的怨声四起。在这种情况下,毌丘俭上书进谏,明帝看完他的奏疏后很是感慨,但饶是如此,却没有停止宫室的营建。不久,明帝任命毌丘俭为荆州刺史,名义上是提拔他做封疆大吏,但真实目的却是把他赶出朝廷。毌丘俭在荆州任职多年,由于边境形势相对稳定,并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从太和七年(233年)开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频频与东吴暗通款曲,并表现出对曹魏的不敬,明帝闻讯后甚是忧虑。为了解决这个持续多年的隐患,明帝便把毌丘俭调往幽州做刺史,命他见机行事,解决掉公孙渊,时在青龙三年(235年)。两年后,明帝见公孙渊谋反的迹象愈发明显,便派毌丘俭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入朝。

  魏明帝对毌丘俭很是器重

  然而毌丘俭刚率军进入辽东,便遭到公孙渊的迎头痛击,被迫撤回驻地。事后,公孙渊正式僭号为燕王,并勾结东吴为援,意图共同进犯曹魏。在这种情况下,明帝又派司马懿率军出征,与毌丘俭一起讨伐公孙渊。司马懿、毌丘俭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擒杀公孙渊父子,彻底平定辽东,时在景初二年(238年)。

  公孙渊败死后,先前受其压制的东北亚强国高句丽开始嘚瑟起来,频频入侵辽东。对于高句丽的挑衅,毌丘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予以惩罚,而是在幽州不断地积蓄力量,并派暗探收集高句丽的各种情报,准备时机成熟时,给与对方致命一击。这项准备工作,毌丘俭进行了将近6年时间。

  司马懿平定公孙渊,收复辽东地区

  正始五年(244年),万事俱备的毌丘俭正式出兵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其国王高位宫率领的军队,并攻占其都城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为了表示惩罚,毌丘俭下令对丸都进行屠城,唯独对当初劝说高位宫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

  毌丘俭攻陷丸都之前,高位宫已经逃窜至东沃沮(今朝鲜的咸镜道),而为了将其彻底消灭,毌丘俭又在正始六年(245年)再度征讨高句丽。这一次,毌丘俭亲自坐镇丸都,一面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高位宫,一面派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部落(分布在南起朝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

  毌丘俭两次讨伐高句丽,并大胜而回

  两路魏军进展顺利,其中,王颀连战连捷,彻底扫荡东沃沮,并迫使高位宫逃至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靠余部死战才得以保住性命;刘茂、弓遵击溃濊貊各部落,逼迫不耐濊侯投降,并将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今韩国东北部)故地再度纳入中原版图中。

  当年五月,毌丘俭在丸都刻石纪功,然后回师凯旋(“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见《三国志·卷二十八》)。毌丘俭讨伐高句丽之战取得完胜,不仅帮助曹魏拓地千里,还极大地震慑并削弱了高句丽。此后四十余年间,高句丽再不敢入侵辽东,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表现得甚是恭顺。

  毌丘俭征伐高句丽之际,正当魏帝曹芳在位、大将军曹爽执政之时,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跟曹爽的鼎力支持有很大关系。等到高句丽战事结束后,毌丘俭又陆续晋升为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等职务。然而等到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毌丘俭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

  司马懿专政期间,毌丘俭的处境还算过得去。然而等到司马师代父执政,并擅自废黜魏帝曹芳后,毌丘俭的两位密友夏侯玄、李丰因反对司马师被灭三族,不由得让他有“兔死狐悲”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一起在寿春举兵,并号召天下共同讨逆。

  司马师闻讯后,即刻率军前往淮南镇压,毌丘俭交战不利,仓皇逃往慎县,结果被当地村民张属射杀。事后,司马师又下令诛灭毌丘俭三族(“夷俭三族。”引文同上),时在嘉平六年(254年)。曾立下盖世奇功的魏朝忠臣毌丘俭,最终竟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