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正史中的形象怎么样?真的是个反派吗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三国志》中,魏延是作为刘备的部曲跟随刘备到成都的,并不是“卖主求荣”投降过来的。魏延既没有搞过“项庄舞剑”,在雒城之战中也没有抢过功。
魏延不但不是这样的人,而且还深得刘备的喜爱。
刘备当年和曹操拼死大战,终于抢下汉中,并且在汉中称王。后来刘备回到成都后,把相当于陪都的汉中交给魏延来镇守。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刘备会派他的兄弟张飞去镇守。毕竟作为蜀汉两个对外的桥头堡,刘备派他的一个兄弟关羽守荆州,照道理,就应该派他的另一个兄弟张飞守汉中。但实际上,刘备却并没有用张飞,而是派魏延守汉中,可见刘备对魏延的重视。
魏延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被封为镇北将军,这显然是一方诸侯。
后来在北伐战中,魏延独立开战的战争,也基本上都是胜利的。虽然魏延对自己的处境不满,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多有抱怨。但也就是抱怨而已,并没有《三国演义》说的那样,不听从诸葛亮的命令。
魏延最终的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写的差不多,就是被马岱杀掉。只是《三国志》中说到了魏延最终在和杨仪互相攻击的时候,众叛亲离,落荒而逃,也因此被马岱追上杀掉。
在正史中,魏延的结局虽然同样悲惨,但是,他在大部分时间里,显然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武功高强、作战勇猛,战术得当、多打胜仗、对主忠诚。就算自己感觉很“屈才”,但是依然并没有独行其是。而且他这种关于“屈才”的抱怨,与屈原这样的巨匠,与那个时代的“竹林七贤”这样的文人,在气脉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至少《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怜悯魏延的,魏延应该是一个“悲剧英雄”。
那么,既然魏延在《三国志》中还是怜悯魏延的。可是为什么《三国演义》却把魏延写成一个反派人物呢?是罗贯中丑化了魏延吗?
如果把魏延被丑化的责任,算在罗贯中的头上,显然是不太公允的。因为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实际上是在收集当时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三国故事的民间传说,在当时已经非常盛行,也已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之前,实际上魏延已经被丑化了。毕竟如果之前大家都赞扬魏延,而罗贯中突然把他写成一个反派人物,老百姓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魏延是不是在流传过程中,被老百姓逐渐丑化的呢?
确实是这样的。不过,要说到丑化魏延的源头,其实是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延在整个刘备活着的时候,都是一员重要的大将,尤其是蜀国北方问题的重要专家。但是,诸葛亮在整个北伐战中,一直不喜欢魏延,也不用魏延。一开始派北伐先锋大将,本来魏延是最恰当的人选,诸葛亮偏偏要派马谡,造成第一次北伐失败。
后来的几次北伐战,诸葛亮也没有让魏延发挥过重要作用。
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求稳”和“求险”的价值观的不同。诸葛亮作战“求稳”,事情没有考虑万般周全,他一般不会行动。而魏延“求险”,希望能在战场上出奇制胜。但实际上,还有一个诸葛亮忌惮魏延的因素在里面。诸葛亮之所以要多次北伐,除了想统一江山外,还想统一整个蜀汉的所有权力。当然了,也并不是说诸葛亮想当权臣,他是想通过统一权力,让自己的北伐战的各方调配能协调完成。而魏延性格孤傲又能力强,不甘居于人下。这样,魏延就和诸葛亮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深受诸葛亮打击。
同时,魏延在交际上,显然是他的一个弱项,哪里是八面玲珑的诸葛亮的对手呢!正因为如此,魏延本身很正面的形象,在诸葛亮的打击和限制下,便越来越差,以至于最终众叛亲离。而这也影响了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终于成为了一个“反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