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朱高煦,明朝宗室,成祖朱棣次子,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史书记载,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明太祖对他非常厌恶。建文帝继位后,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同入朝。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朱高煦非但不听,还盗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归途之中,朱高煦经常杀死官民,还在涿州击杀驿丞,朝臣都因此指责燕王朱棣。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朱高煦不仅是倒数第一,还是刺头,爷爷朱元璋看不上他,舅舅也看不上他。而且他还残忍好杀,任性妄为。不过朱高煦这种性格特点,放在战场上确实大大的优点!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白沟河之战中,朱高煦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父子。后来,朱棣兵败东昌,大将张玉战死。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南军,将朱棣救出。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又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亲率军队力战,终于将南军击退。靖难过程中,朱棣多次濒临危难,在朱高煦的力战下方转败为胜,因此认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因此更加自负,并恃功骄纵,多行不法之事。
当时,朝廷正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都喜欢朱高煦,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的功劳,请求立朱高煦为太子。成祖难以决断,最终还是认为世子朱高炽仁贤,又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过失太多,没有同意。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随巡北京时,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成祖无奈,只得同意。
朱高煦的性格本身凶悍顽劣,又不爱读书,是个喜欢冲冲杀杀的莽夫。在靖难之役中多次立下的战功,加上朱棣有意无意的暗示,所以朱高煦觉得凭借自己的功劳,自己才应该当太子。所以在《大明风华》剧中朱高煦的形象基本上是符合历史原型的,多次阴谋夺嫡,陷害朱高炽。朱高炽登基后肆机叛乱,最终被朱瞻基击败投降。
和剧中不一样的是,朱高煦最后虽然被杀,实在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朱高煦投降后,朱瞻基并没有杀他,只是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后来过了几年,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朱高煦的死,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本来虽然他起兵谋反,但是其实侄子并没有想杀他,但是他居然在宣宗探视的时候,伸脚把他绊倒。这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恶作剧吗!纵观朱高煦的一生,勇武有余,智商不足,愚蠢狂妄,自作自受,他的死实在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