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病已继承皇位之后,他为什么不追尊刘据为帝
还不知道:刘病已和刘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为何称爷爷刘据为戾太子?为何不追尊为帝?
要说起汉武帝的这个儿子刘据,也真够悲催的。正宫嫡出,还是汉武帝的长子,名正言顺的大汉储君,结果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巫蛊之祸,落得自尽身亡的下场。
他的子孙后代也受到牵连,要么被杀、要么自尽,只活了一个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
据说汉武帝悔悟过来后十分痛苦,对参与巫蛊案、陷害刘据的臣子进行严惩,灭了挑起事端的奸臣江充三族,又把另一个诬陷过刘据的宦官苏文活活烧死。其他迫害过刘据的大臣,大部分抄家灭族,运气好点的只死自己一个,没拖累亲友。
之后汉武帝修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寄托对刘据的哀思,期待儿子魂魄归来,父子俩能够再度相见。天下百姓听说此事,都为之悲伤。
但是,汉武帝的思念也好,天下人的同情也罢,对于刘据来说毫无用处。悲剧已经发生,不是汉武帝说一句反悔就能揭过的。刘据若泉下有知,唯一的安慰大概是皇位终究还是回到了他这一脉。
汉武帝驾崩后,幼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这倒也是位明君,就是命短,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个后代。霍光、张安世等权臣先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这小子实在太心急,到处安插自己的手下想抢班夺权。
霍光等人一想,不行啊,按刘贺这德性,以后大家难得安生。便以刘贺行事荒唐为由,想换个人当皇帝,换谁呢?他们一眼看中了刘据的曾孙刘病已。
对于巫蛊之祸,亲身经历的汉朝臣民心里还是有杆秤的,天下皆知太子刘据死得冤,朝中、民间同情他的人很多。因而刘病已虽然失去父母长辈的庇护,也在这些人的照顾下平平安安地活了下来。
例如大将军丙吉、掖廷令张贺,都曾尽心尽力保护、关照过刘病已,用自己的俸禄养育他。张贺还帮刘病已张罗婚事,为他聘娶许平君。
这位丙吉,是霍光的心腹,极力向霍光推荐刘病已,认为他才德兼备,身份也合适,是最好的皇帝人选。张贺没啥突出的能力,但他的弟弟就是另一位权臣张安世,有这层关系在,张安世也对刘病已很熟悉。
就这样,本来已经沦为闲散室室的刘病已,出人意料地当上了大汉天子。登基之后,他给自己的爷爷刘据上了个谥号“戾”,此后,史上称刘据为戾太子。
这让人有点想不通,“戾”可不是什么好字,按照《逸周书。谥法解》的解释,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恶谥。
那么问题来了,刘病已为什么不追赠祖父刘据为帝,还给了“戾”这么个恶谥呢?是因为心中怨恨他吗?当然不是。
戾,通常的解法是上面说过的那些,寓意不好。但是,汉字博大精深,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含义。据东汉著作《说文》中的解释,“戾者身曲戾也”,意为蒙冤受屈。
刘病已给刘据这个谥号,是在诉说祖父的冤屈。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戾”就是一个恶谥。刘病已上这个谥号,并非真心所愿,而是群臣所议,他迫不得已。
为啥?因为巫蛊之祸虽然是无中生有,刘据的确受了无妄之灾,但他起兵反抗是事实。封建社会中,讲究的向来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无论理由有多充分,身为臣子、儿子的刘据都不能起兵对抗父皇派来的人,只要一起兵,那就是证据确凿的谋反。
巫蛊之祸后期,刘据逃亡在外,汉武帝其实已经知道他没有通过小木偶诅咒自己,这是个冤案,但还是没有下旨赦免刘据及追随他的人,最终导致了刘据的自杀。为什么?正是因为起兵是大罪。
当然了,不起兵,有可能当场就被逼死,比如扶苏。但逻辑就是这样的,一旦反抗,那就不是忠臣孝子。
哪怕后来汉武帝悔恨交加,他也不认为刘据起兵是应该的,这件事情上没给刘据平反。也就是说,按照汉朝官方的说法,刘据实际上一直顶着个谋逆的帽子。
汉朝在给逝者上谥号这一方面,是比较公正客观的,不像后世那样滥用美谥。如果群臣认为刘据适合“戾”字,初登大宝的刘病已还真对抗不了他们,只能认。
再来说一说为什么不追为帝。
三国及之后的朝代,皇帝们喜欢追赠自己的祖、父为皇帝,比如唐朝李渊,追赠父亲李昞为世祖景皇帝,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
但是汉朝还没有这个习惯,就连开国皇帝刘邦,也只让自己的亲爹刘太公当了太上皇,并没有升到皇帝这一级,更别说追赠祖父。
所以,刘病已不追刘据为帝很正常。他要这么做了,才是件奇异之事。何况刘据还有谋逆的嫌疑,就算刘病已想追他为皇帝,那也做不到,大臣们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