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外戚干政现象到底有多严重?
自从我国秦朝时期起,封建王朝中的外戚干政现象就屡有发生,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汉朝的外戚干政现象非常严重,以至于西汉和东汉,都主要是因为外戚王莽和梁冀的干政,最终灭亡的。
在古代,外戚干政现象并不少见,但像两汉这样,外戚干政现象如此严重,并且整个国家因为外戚干政而灭亡的现象,在历朝历代中,都是不多见的。
之所以说在古代外戚干政不少见,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皇帝的寿命大都比较短,还没等到皇子们长大,皇帝就已经去世了。或者皇帝虽然也有年长的皇子,但这些年长的皇子并非嫡长子。或者因为皇帝本身不愿意让出皇位,因此迟迟不愿意立皇储,后来又突然去世等等。总之,古代皇帝年幼的时候就被扶上皇位的情况非常严重。
由于有年幼的皇帝,自然政权就会交到太后的手里。而太后是一个女人,她要想自己能够真正在朝中发挥作用,因此,都会让自己的娘家人掌权。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外戚干政的现象。
那么,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小皇帝都不少,为什么偏偏是汉朝外戚干政的现象最严重呢?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除汉朝以外的其它主要的大统一朝代,为什么外戚干政的现象不严重。
秦朝当然没有外戚干政。秦始皇连皇后都不立,怎么可能允许外戚在朝廷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唐朝在早中期也有长孙无忌、武则天的娘家人等等,在朝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而且在武则天的夺权,韦后的试图夺权,以及武三思等人在朝中发挥作用后,本来唐朝很有可能就落入外戚轮番干政的漩涡。
但是,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最后对“安史之乱”的平定,相当于对整个唐朝政权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牌。这次重新洗牌,也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权结构,前期那种外戚及后宫把持朝政的土壤已经丧失,因此,外戚干政的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清朝前期的政权结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没有外戚干政的空间。甚至议政王大臣们,为了掌控权力,还有逼迫努尔哈赤的正妻阿巴亥随努尔哈赤殉葬这样的现象。中期康雍乾三朝,皇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地巩固,朝中任何势力,都无法和皇权抗衡,因此,外戚干政的现象,更不可能存在。比如,曾经试图有所作为的外戚索额图及隆科多,都先后被康熙与雍正打压下去了,因此外戚无法形成气候。后期皇帝变弱,外戚有所抬头,催生了慈禧这样一个后宫。不过,慈禧也仅仅算是后宫干政,她依然没有让外戚在朝中有什么作为。
对外戚干政现象打击得最厉害的,莫过于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规定皇子们的后妃,都要从民间,采用选秀的办法来选择。这些参加选秀的女子,不能有朝廷大臣们的背景。这样一来,这些后宫,她们的娘家人自然无权无势。由于无权无势,自然无法在朝廷政治中发挥作用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在什么朝代,整个朝廷都是各种势力互相竞争的结果。除了皇权以外,朝廷中的政治势力还有权臣、后宫、外戚、宦官等等。这些势力相互作用,相互争斗,此消彼长。某一股势力强大了,另一股势力就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汉朝的时候,外戚这股势力能发挥很多的作用呢?
我认为,汉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有两股势力融合在一起了,因此这两股势力融合起来的一股势力,就显得相当强悍。
这两股势力是什么呢?就是权臣和外戚的融合。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权臣往往都是外戚,外戚往往都是权臣。
夏商周朝的时候,朝中大臣,其实很多都是皇族。不过秦始皇大统一后,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改革,皇族在朝廷中不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了。汉朝建立后,由于吕后再一次对皇族进行打压,因此,大臣们很多就主要来自于外戚。
比如霍光,算得上是汉朝的第一个权臣,他实际上首先是外戚,他的女儿是汉宣帝的皇后。虽然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清洗了霍家,但是,外戚也就是大臣的这种传统延续了下来。到了西汉末年的时候,这种外戚就是权臣,或者说权臣就是外戚的现象更加严重。王莽就是一个外戚,同时又是一个权臣。东汉末年的时候,梁冀也既是一个外戚,也是一个权臣。
由于两汉属于这两股势力联合在一起,因此,两汉的这种外戚干政的现象,也就特别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