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关东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汉室宗亲刘表为什么不参与?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身为汉室宗亲刘表为什么不参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是很难理解刘表为什么不参与讨伐董卓的战争。但是如果看过了史书《三国志》,这个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关东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刘表还不是荆州的行政长官。他此时还在京城洛阳担任北军中候。

  原来荆州的最高长官,也就是荆州刺史是一个叫做王叡的人(二十四孝“卧冰求鲤”主人公王祥的伯父)王叡做荆州刺史时和下属武陵太守曹寅有些不和,同时又有些看上长沙太守孙坚(孙坚是“十常侍”派到长沙做太守,目的是平定长沙的区星叛乱,后来因平叛有功还被封为乌程候)。

  当时讨伐董卓的檄文到达荆州后,荆州刺史王叡本来是打算参加会盟的,因王叡和曹寅不和,担心后方不稳,就放出话要杀了曹寅再去会盟。上司放了狠话,曹寅自然非常害怕,他知道王叡和孙坚关系也不太好,就假冒光禄大夫温毅给孙坚发了个檄文,让他去杀王叡。

  孙坚也没辨别真假,其实更大的可能就是故意的,想公报私仇,取而代之,毕竟窝在长沙,又得不到上司的欣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于是孙坚拿到檄文就带兵混入襄阳的宜城逼死了自己顶头上司王叡。杀了王叡,孙坚立马就挥师北上,参与讨伐董卓的会盟。

  由于是远征,再加上他是孤军,没有后方补给,于是就直扑南阳,让南阳的太守张咨提供粮草,张咨对这个杀死上官的武夫孙坚并未理会。这下惹恼了孙坚。看不起自己的王叡已经死了,你个张咨又算什么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孙坚又将张咨诱杀。

  荆州地界一下子死了两个朝廷大员,一时之间弄得荆州各地人人自危。江南地区本来就经常发生叛乱,这次荆州一乱,叛乱又有萌发的苗头。

  朝廷接到消息后,必须对荆州做出妥善安排,在用人方面,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向来喜欢用名人,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只不过董卓军阀作风太明显,很多人并不买他的帐。

  比如说蔡邕,董卓三次征招他都不愿意去,最后还是董卓放了狠话才强拉来的,比如说董卓提拔的冀州牧韩馥,后来也在犹犹豫豫中加入了捣董的行列。

  这次在选择荆州刺史人选上,依旧走的是选名人的路线。而刘表的口碑很好,在当时的风评中有个“八骏”之称,在加上他本人的能力也很出众,又是汉室宗亲。董卓就让刘表做了荆州刺史。

  此时关东诸侯已经形成会盟之势,代表朝廷的董卓不可能给刘表派兵。于是刘表单枪匹马的就去了荆州。

  刘表这个人不是徒有虚名,本身是非常有才能的,他秘密潜入襄阳的宜城,拜会了当地的大士族蒯氏兄弟,请他们出山帮忙。

  这蒯氏兄弟一个叫做蒯良和一个叫做蒯越,两个人在《三国演义》中也出有现过。

  两个人帮助刘表得到荆州士族的支持,其中包括襄阳人蔡瑁,这也是为什么这几个士族大家在荆州有权有势,因为支持过刘表嘛!

  刘表问计蒯氏兄弟,这二人建议刘表以德治理荆州,先安抚民心,然后诱杀叛乱的罪魁祸首,宽赦叛乱者的手下,逐渐平定了荆州的祸乱,稳定了荆州的局势。不过呢刘表这种依靠当地大士族平定荆州的方式依赖性太强,这也为以后长子刘琦被排挤埋下了隐患。

  荆州安定以后,刘表在襄阳整顿军队,准备也派遣了一支部队北上会盟,参加讨伐董卓的壮举。但是很遗憾的是,关东诸侯并非铁板一块,在董卓迁到长安之后,联军内部也出现了种种矛盾,最后不得不宣告解散。

  也就是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关键时刻,正是刘表忙于稳定荆州的时候,当时根本腾不出手来参与会盟。等荆州安定的时候,会盟已经不欢而散。

  所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刘表没参与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