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殉葬制度如此残忍,朱元璋为什么要重启该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但他却不是一位仁厚的皇帝,有一些重大事件,为后人所诟病,其中嫔妃殉葬,就是朱元璋做的最残忍的一件事情。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墓葬制度中,殉葬一般是人死以后以器物,牲畜甚至最残忍和野蛮的直接用活人进行殉葬。
活人殉葬起源于殷商时期,那个时候人因为迷信,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在,还可以继续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帝王将相们,活着时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仍然希望继续得到服侍,把生前享有的美女,奴隶,军队都带到自己的陵墓里去。这些活人有的是被杀死以后放进陵墓,有的直接是活埋。
《墨子节丧》中称:“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殷商时期的殉葬制度不但存在,而且形成已经制度化了,连什么级别杀多少人都写得很清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的价值和生命逐渐受到重视,活人殉葬制度逐渐受到非议和反对。
一直到汉朝,以人殉葬制度才被废除,元朝时期,由于蒙古人野蛮的统治,偶有人殉,直到明朝,消失千年的人殉制度,死灰复燃。
朱元璋,为了防止后宫出现像武则天那样的人物,夺取自己子孙的皇位,取代明朝江山,因此死后实行嫔妃殉葬制度。
这确实从根本上铲除了后宫乱政的隐患,有利于朱氏家族的皇位世袭。但同时也表明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统御国家,以及国家发展走向的能力有限的另一个证明。
还直接的表明朱元璋是残忍至极,从上面我们知道中国的殉葬制度至春秋战国时代,渐渐的就不盛行了,到了秦始皇时期就已经以陶俑代替人殉,汉朝时以后就基本取消了。不料在过了千百年之后,朱元璋又弄起了人殉的制度,简直就是历史的大倒退,残忍至极。
并且朱元璋的殉葬也是非常不人道地,被指定要求殉葬的嫔妃都站在一个小木床上,上面早先有一个用白绫结好的绳套,嫔妃们被套上颈项后,抽取立足的小木床,殉葬的嫔妃就被凌空吊起。等不到上吊的嫔妃死透,就要忙着卸下来,依次埋入明孝陵(朱元璋墓)中指定的位置。
不等人死透,是因为怕人吊久了,舌头吐出口外,怕朱元璋皇帝不高兴,会看得腻味,所以半死不活就入土埋掉。可保存各自的玉貌朱颜去阴间陪皇帝去了,这是何等的残酷,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殉葬的妃嫔皆被赐封一个统一的称号为“朝天女”,《明史·后妃传》中记载,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朝天女”这个称谓,想必便是源于此处。这些可怜的“朝天女”无论生前死后均需献身于皇帝,一生竟是如此的悲哀。
为了抚慰这些殉葬嫔妃和宫女的家人,她们的亲属都会示以恩宠,加官进爵,奖励财物。这样的人家又被称为“太祖朝天女户”。
朱元璋死后殉葬了多少嫔妃,宫人,史书上并没有详细描述,也许是为了为皇帝掩饰,只是笼统一笔带过。
然而在明孝陵的享殿中,除了供奉朱皇帝和马皇后的神位灵牌之外,殿中灵牌周围还有46个嫔妃坛,这是给那些殉葬的妃嫔们供奉的香案,从而间接地透露了殉葬的人数,光妃嫔就46个。可想而知那些伺候嫔妃宫女又有多少呢?
朱元璋为何要嫔妃殉葬?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子孙后代的皇帝之位。怕后宫出现像武则天那样的人物,夺取自己子孙的皇位,所以他要嫔妃陪葬,解决后宫之患,让他的子孙们太太平平,从朱元璋屠戮功臣,分封皇子,就可以看出,朱元璋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他的朱明江山。
在朱元璋看来,人的性命自然算不上什么。自朱元璋开始,其后的几代皇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哪怕是以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号称“仁宣之治”的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也都实行殉葬制度,使无数无辜的生命走向了死亡。
明朝的殉葬制度直到天顺八年正月(1464)才被废除。明英宗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对他儿子朱见深说出的遗愿,:“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而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终于被明朝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简直就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