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代士子衣冠的标准是谁制定的?要求是什么?

  想知道明代士子衣冠的标准是谁制定的?要求是什么吗?这个人就是秦逵,当时大明王朝创立不久,到处都有大量的宫殿急需要营缮,工部很忙,秦逵因为工作能力比较突出,就担此大任了。

  秦逵是明朝初期的一个著名的文臣,出生在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关于其早些年的事迹史书记载不多,我们也无从知晓。只知道他在洪武十八年的时候,以国子监肄业学生的身份,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了进士,并在都察院给他授予了一个官职做做。

  都察院是负责监察、弹劾及建议等等的官署,秦逵在里面负责清理囚徒,每每能够依照法律做出适当的处理,宽严得宜,得到了朱元璋的嘉奖,很快就被擢升为工部侍郎。六部之中当属工部的事情是最为繁杂的。而恰好这时,工部尚书出现缺位现象,很多事情都只能转交给秦逵这个工部侍郎去统筹管理。

  到了洪武十九年四月份的时候,朝廷想要征召四方工匠,来定期为官府承担劳役,每三年都要到京城服役至少三个月,轮班更替,轮流赶赴京城,这些就被称作是输班匠,隶属于工部管辖。身为工部侍郎的秦逵就负责以距离京城的远近程度,来设定具体班次,置籍,与其签订相关契约,到期后就自行搞到工部报到。成为输班匠的人可以免除其家人的劳役。

  “洪武十九年(1386)四月,议籍四方工匠,验其丁力,定三年为班,轮流赴京,每三月接替一次,名曰‘输班匠’”《明史·列传二十六》

  洪武二十二年,秦逵就被正式擢升为工部尚书,一年后又改任为兵部尚书,再过不久又重新改为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三年的十月份,身为工部尚书的秦逵,考虑到当时全国各地弓箭岁造不便,便向朝廷奏请以后让工匠轮班赴京岁造,得到了朱元璋认可和同意。

  洪武二十四年的十月份,朱元璋认为国子监等学校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但他们的服装,却同一般的基层管理人员没什么两样,这明显是不妥的,应该对其进行更改。并委任秦逵对以往的制式服装进行更改,前前后后对其进行三次大的更改,最终才得以将新的制式服装给敲定了。先行赐给国子监的学生蓝衫、绦各一,让天下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并被后代所沿用。就这样,秦逵创造了明代士子衣冠的标准。一年后,秦逵便选择辞官回家乡养老。

  在明朝洪武年间的诸多工部尚书中,就属他和薛祥、单安仁等比较有名,也是少数几个能够做出流传后世的政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