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唐宣宗有哪些功绩?为何后世评价如何之高?

  历史上,在820年,唐宪宗驾崩以后一直到840年唐宣宗上台,唐朝换了穆、敬、文、武四位皇帝。政治上:内朝:在唐宪宗时代被打压的宦官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直至酿成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几乎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中。外朝:牛李党争加剧。军事上,唐宪宗时代一度得到抑制的藩镇割据加剧。在经济上,藩镇割据加剧导致中央财政收入下降。在文化上,一改宗教和谐共处局面,唐武宗会昌灭佛,唐宣宗只是比他前面的几位能力强而已,晚唐真正值得尊敬的皇帝。

  首先是唐宪宗和唐德宗,唐德宗最主要的功绩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政治方面,抑制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压制由于平定安史之乱而跃居政治前台的军队势力。二是在经济上,推动两税法。文化:推动古文运动,但唐德宗晚年逐渐怠政,权力重新落入宦官之手。唐德宗死后,继位的唐顺宗李诵一度希望依靠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但不到一年即神秘的中风了,不得不禅位于其子唐宪宗。

  唐宪宗虽然排斥曾阻挠其继位的王叔文集团,但却以更强硬的姿态推进唐德宗-王叔文改革。政治斗争是凶险的,改革的执行者武元衡在长安城街头遇刺身亡。唐宪宗自己的死因,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宦官下毒。虽然韩愈毕生很感念唐宪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一诗一表,却让人们有了唐宪宗骄奢淫逸、昏聩愚昧的印象,这与历史可以说恰恰相反。

  事实上,对迎佛骨之举,如果我们放到当时的情况看,就更应该是肯定的。事实上唐宪宗也不是真想把韩愈弃之不用,韩愈被贬谪不到一年后就被召回长安,后来继任的唐穆宗更一度希望以韩愈为相,但因当时韩愈已病重而作罢。虽然韩愈是唐代儒学复兴的首倡者,但后来对佛教,并进而对儒学复兴也造成重大打击的唐武宗崇道灭佛,其理由简直就是《谏佛骨表》的复制粘贴。

  另外,十三年的大治,当然有一定的客观运气成分,比如没有天灾,比如边境事少。但是也一定有最高统治者的主观努力,比如勤于政务,比如用人得当,等等。所以历史上的大治一定是客观条件与君主主观努力结合的结果。要知道,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时代,这么大个国家的所有事务,不论是军事、经济、吏治等等都取决于皇帝一人。

  就算是和平盛世,每天也有无数个决定等着皇帝来做,而如果皇帝一直做错选择题,完全有可能把和平盛世带进血雨腥风。更何况是晚唐这样的多事之秋、脆弱时刻。而且,历史上有过自己很努力但运气太差的皇帝,比如崇祯。也有能力不行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皇帝,比如朱允炆。所以我觉得“唐宣宗其实什么也没做,他只是运气好,随便换个人当皇帝结果也一样”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