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元璋处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众所周知南北榜案是明代初期的一起十分重大的科举舞弊事件,那么朱元璋处理南北榜案的方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此案发生于洪武三十年二月份,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汇聚应天府,准备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这可以算得上他们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向来重视人才选拔的朱元璋也很重视,特意挑选了时年八十多岁的刘吾来担任主考官,然而当考试结束,成绩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为之大吃一惊。

  因为当时所决定录取的五十一位考生全部都是南方人,也就是来自北方地区的考生全部落榜。难道北方考生的文化水平真的比南方考生差这么多吗?还是一切只是巧合?又或者有人在从中舞弊!

  很快,有人便发生其中的蹊跷之处,此次负责会试的主考官刘三吾和副考官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于是乎,这些落榜的北方考生,纷纷联合起来,状告刘三吾、白信蹈等,身为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南方考生。

  事情很快就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要知道老朱的家乡安徽凤阳,从地理位置来看更加地偏向于南方一点,所以阴谋论就此产生了,南方出生的皇帝,任命南方出生的考官,去选取南方出生的学生,以此来在政治上打压北方考生。

  朱元璋深深地意识到,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自己失去北方民众的民心,进而造成南北分裂,不利于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老朱当即龙颜大怒,下令成立一个12人组成的“调查小组”,对全体考生的试卷进行复审,结果显示刘三吾等考官不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五十一位南方考生全部都是凭借着真才实学考进去的。

  朱元璋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跑去询问一下刘三吾。刘三吾对此表示北方地区经过长期的战乱,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南方了,所以出现这样考中的全为南方考生的情况,并不值得奇怪。

  落榜的北方考生无法接受这样的调查结果,朝中北方出生的官员,也对此纷纷抨击。眼看着再这样闹下去,会严重动摇大明王朝的统治根据,朱元璋也管不得那么多了,通过翻旧账,抓住了刘三吾在十年前曾经为胡惟庸上奏鸣冤,将其斥责为蓝玉余党,将刘三吾发配往西北,副考官白信蹈、参与复审的监察御史张信则惨遭凌迟处死,其余参与本次会试的官员都遭到重罚,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

  本次会试第一的北方考生也遭到流放后处死,其余北方考生成绩作废。老朱在当年的六月份,重新进行会试,并由其本人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本次所录取的六十一位考生全部都是北方考生。

  朱元璋用这样乾纲独断的方式,来稳住北方士人的心,向世人彰显自己对于天下人是一视同仁的,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

  过后,明朝开始南北分地考试,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是笼络北方士人的心,从政治维稳的角度来做到南北相对均衡,然而这无疑也损害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应该在于人才选拔,而非政治维稳,既如此就不该区分什么地域。

  而南北分地科举后,选上来的官员会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互相敌视,并彼此拉帮结派,这无疑加重了明王朝的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