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可以算是历史上对开国功臣最残酷的帝王。
他为什么要屠杀功臣?原因很多,本文不分析他杀功臣的动机和原因,主要聊聊他杀功臣时采用的策略。
明朝开国功臣中,最让朱元璋头疼的,毫无疑问是那些武将出身的功臣。
因为这些人一般都是桀骜不驯,且长期带兵打仗,在军队中有根底,皇帝最忌惮的就是这样的臣子。
从史书中记载的朱元璋开始成规模的诛杀功臣的时间来看,主要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之后。
当年,朱元璋从李善长开始,连着一大批开国武勋,都牵连进于所谓的胡惟庸谋反案中,大搞株连,“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
然后是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时的“蓝玉案”,又株连了一万五千余人。
其后的几年内,又陆续赐死了傅友德、冯胜等人。
也就是说,让朱元璋忌惮的开国武将们,大多都是从洪武二十三年开始,被陆续干掉的。
这其中,有两点疑问。
首先,洪武二十三年时的清除功臣,是以“胡惟庸案”的名义进行的。
胡惟庸本人早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时就被处死了,朱元璋为何要等到十年后才清理他的余党?
比如,根据《国朝献征录》中的记载,吉安侯陆仲亨在胡惟庸被杀的那一年就已经被牵连进案件中了,但朱元璋却放过不杀:
十三年胡惟庸事诖误,惟庸诛,法官请并罪仲亨,上曰“朕初起兵时仲亨年十七,丧父母兄弟,避乱持一升麦蔵草间,朕见之呼来,从朕长育成就,累功封侯,此吾初起时股肱心腹,吾不忍罪其。”
朱元璋说陆仲亨是老部下,是心腹,所以不忍杀,从他后来的冷酷表现来看,这当然是个笑话。
那么,为何要等到洪武二十三年时,才开始动手?
其次,能跟着朱元璋反抗元朝的统治,又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这些武将们,个个不算良善之辈,起码不会是那种能老老实实束手就缚的怂人。
而且,他们在军队中都有相当影响力,门生故旧遍布军中,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如朱元璋那般大肆杀戮,就不怕他们真站出来反抗?
所以,朱元璋要清理掉这些功臣,最核心的因素是要让他们无反抗之力,也就是军队不能乱。
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能解释上面的两点疑问,也能解释为什么朱元璋要等到洪武二十三年后才出手。
根据我的分析,朱元璋在胡惟庸死后十年,才以“胡惟庸案”的名义杀掉那么多功臣,包括之后“蓝玉案”的无所顾忌,他的底气就一个,朱家皇子们都成长起来了,能够帮助朱元璋控制军队了。
在明朝成立后,战争并没有消失,西南边的云南方向,北边的元朝余孽,南边沿海地区的倭寇袭扰,都一直牵扯着明朝的精力。
直到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时,沐英还在云南征讨叛乱。
在沿海筑城防备倭寇的军事行动,也是到洪武二十二年才由汤和完成。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时,傅友德、蓝玉等都还率明军在北方和西北方征讨元朝残余和当地的叛乱。
也就是说,明朝扫除边患的战争,在明朝正式成立后,还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里,朱元璋还需要桀骜不驯的功臣们帮助自己和大明朝征战四方。
在战争还没有完全远离时,朱元璋不能动这些功臣们。
等到战争结束,军队也需要新的信得过的人来掌控,朱元璋选的就是让儿子们来干这事,他需要等到自己的儿子们成长起来,这需要时间。
朱元璋分封在外的儿子们,包括还有一个侄子(朱文正之子),都是被赐予兵权的,“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
特别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就藩时,麾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这些被封藩出去的儿子们(明成祖朱棣继位后,藩王兵权才慢慢被剥夺),能帮助朱元璋镇守和监控四方,这就是朱元璋的底气。
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分封在外:
靖江王朱守谦,洪武九年(洪武三年就建藩,拖到几年才动身)就藩桂林。
秦王朱樉,洪武十一年就藩西安。
晋王朱棡,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就这么三位藩王,显然掌控不了太多的力量,战争还在持续进行,边陲地区的兵权也都还在将领们手中。
因此,此时的朱元璋即使知道有很多人跟胡惟庸有勾结,也无法对他们动手,毕竟,相当数量的军队还在他们手中。
“胡惟庸案”发生后,朱元璋迅速加快了封藩的脚步,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陆续让八位藩王去封地就藩,分别是:
燕王朱棣,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
周王朱橚,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
楚王朱桢,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
齐王朱榑,洪武十五年就藩青州。
潭王朱梓,洪武十八年就藩长沙。
鲁王朱檀,洪武十八年就藩兖州。
湘王朱柏,洪武十八年就藩荆州。
蜀王朱椿,洪武二十三年就藩成都。
至洪武二十三年,除北方还有战争外,明朝的大多数地区已经平定。
此时,朱元璋可以正大光明地陆续把他怀疑有异心的武将们调回南京,让他们远离军队。
并且,上述这些已经就藩,且掌握着兵权的藩王们,也可以帮助朱元璋掌控各地的军队。
如燕王朱棣,当时就奉命节制到北平练兵,准备出征漠北的傅友德等开国公、侯们了。
因此,这时的朱元璋就考虑可以对那些他怀疑有异心的功臣们下手了。
于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揪出来了,在胡惟庸生前,跟他关系亲密的功臣们,也被揪出来了,并全部被干掉。
哪怕株连了好几万人,朱元璋也杀得面不改色,他已经不需要这些功臣们打仗,也不担心军队会乱。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颍国公傅友德被杀,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宋国公冯胜被杀。
在这之前和期间,朱元璋依旧派出了一批藩王就藩,分别是:
代王朱桂,洪武二十五年就藩大同。
肃王朱楧,洪武二十六年驻扎平凉,二十八年正式就藩甘州。
辽王朱植,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广宁。
庆王朱栴,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宁夏。
宁王朱权,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大宁。
岷王朱楩,洪武二十八年就藩云南(此前封地在甘肃岷州)。
谷王朱橞,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宣府。
(备注:朱元璋剩余的儿子,有的是年纪小,建了藩国但没去就藩,大多到建文或永乐朝才就藩。)
上述从洪武二十五年时就藩的藩王们,他们的封地基本上全是蓝玉、傅友德、冯胜等率军征讨过,旧部比较多的地方,朱元璋的用意不言而明。
再举例冯胜被杀时朱元璋的举动,就知道,这些藩王们的作用了。
根据《明史·太祖本纪》中的记载,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五年时安排冯胜到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练兵。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杀冯胜前的操作是,正月“周王橚(冯胜女婿)、晋王、率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二月“宋国公冯胜坐事诛。”
先派儿子们去把冯胜练过的兵调走,然后转头就把冯胜给杀了。
综上所述,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发生后,一开始并没有大肆清理在军队中和胡惟庸有勾结的功臣们。
原因是还有战争在进行,且要等到边疆地区大量由开国功臣及其旧部掌控的军队被自己绝对信任的人掌控。
他足足等了十年,等到战争基本没了,也等到自己的儿子们能够派出去掌控这些地方的军队了,才开始动手。
这期间的隐忍和谋划,都是为了让军队不乱,为了让他准备干掉的功臣们没有办法起兵反抗。
结果当然是朱元璋成功了,至于这些藩王们后来给他选定的接班人、建文帝朱允炆带来的危害,他在天有灵的话,大概只能安慰自己,好歹还是朱家子孙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