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379年-432年),字休元,琅琊郡临沂县人,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中领军王洽之孙,司徒王珣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弘出身琅琊王氏,年少好学,以清悟知名,会稽王司马道子辟为主簿,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康。刘裕即位,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宋文帝即位,进位司空,进号车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元嘉九年(432年)进位太保,领中书监,同年卒于官,谥号文昭,配食武帝庙庭。

  人物生平

  王弘,字休元,王导曾孙,王弘少时好学,与当时的尚书仆射谢混友善,以清静恬适闻名。初为晋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主簿。当时农业受阻,杂役频繁,故王弘建议实行屯田。隆安四年(400年),王弘父王珣去世后不久,司马元显就以其为自己的咨议参军,加宁远将军,知记室事,但王弘辞让。后司马道子又用其为咨议参军,加建威将军,领中兵,王弘亦都拒绝受命。当时司马道子正与桓玄相争,又有孙恩之乱,内忧外患下,很多人都不能完成丧期,但王弘就始终坚持。元兴元年(402年),桓玄率兵攻下建康,收捕司马道子到廷尉议罪,当时众官员都因恐惧而不敢送他,但尚在丧期的王弘却在路边拜送,更攀扶在道子车上哭泣,此举得当时人称许。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义兵击败篡位的桓玄,攻陷建康,升镇军将军,召王弘补镇军咨议参军,封华容县五等侯,历官琅邪王大司马从事中郎、宁远将军、琅邪内史、尚书吏部郎中、豫章相。义熙六年(410年),徐道覆进攻南康、庐陵及豫章三郡,王弘于是出奔寻阳(今江西九江市)。后刘裕再命其为中军咨议参军,后历大司马右长史及吴国内史。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征王弘为太尉长史,后又转左长史,并于次年(416年)随刘裕出发北伐。义熙十三年(417年),北伐前锋攻陷洛阳,刘裕派王弘随使者回朝,要朝廷给他九锡。至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班师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王弘领彭城太守。刘裕班师同年受封宋公,受九锡,又加王弘尚书仆射,领选。不久又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王弘在江州减省赋税及力役,安定当地人民。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刘宋,加王弘散骑常侍,更因其是佐命元勋,封华容县公。永初三年(422年)正月,王弘进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景平二年(424年),司空徐羡之等人图谋废黜宋少帝,召了王弘及檀道济入朝告知。同年废宋少帝为营阳王,改立宋文帝刘义隆为帝。宋文帝即位后为安社稷,以王弘为司空,但王弘辞让下,改加使持节、侍中、改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进车骑将军。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宋文帝诛杀主导废立的徐羡之及傅亮,当时王弘既非废废立主事者,其弟王昙首亦很得宋文帝宠信,故此在行事以前就已获通知。事后王弘被征召入朝为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更得赐班剑三十人的礼遇。不久宋文帝亲征另一主导废立的荆州刺史谢晦,王弘就与彭城王刘义康留守。

  元嘉五年(428年),王弘以大旱为由引咎求退,时平陆令成粲写书建议王弘减少权力,并推时为荆州刺史的刘义康入朝主政,以求安身长寿,名垂万代。范泰亦因王弘兄弟权重朝廷,曾建议王弘藉征刘义康入朝,共参朝政,削减权势。宋文帝原本不允,但在王弘坚持下降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次年(429年)正月又上表荐刘义康,终令刘义康入朝接替自己任司徒,共录尚书。

  王弘深愔治国之策,留心庶事,考虑当时需要的,所作每每都显得寛和公允。当时士人犯罪都会有很多上诉,产生寛贷则枉法,依例则士人有怨的情况;又以当时监守自盗者偷五匹布、平常偷窃者偷四十匹布都要处死是过重,于是建议修改为监守者偷十匹、平常偷窃者偷五十匹才处死,四十匹则是发配去做兵役而已。又认为这刑罚不应分士庶,庶人小吏偷窃可能只是无知而一时贪心,或由于轻怠而犯错,所以将稍稍提升赃物数量以寛饶其命,但作为高官的士人以身试江,乱了法纪以取利,偷了五匹才判死则已经是寛大了,不必怜悯。王弘又曾上奏修改十三岁服半役,十六服全役的制度,以当时四方无事,且平民苦于力役,已经在想办法逃避,建议将半丁年龄升至十五及十六,全丁年龄升至十七。宋文帝都同意王弘的建议。

  后王弘因病而屡请告老,都不被允许,至元嘉九年(432年)三月进位太保,本官加领中书监。王弘于同年五月壬申(7月12日)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获赐谥号文昭,以本官加赠,并给节,加羽葆鼓吹,及加班剑至六十人,更得在刘裕庙廷祭祀的礼遇。同年宋文帝又下诏增王弘食邑一千,赐其家一百万钱,一千斛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