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信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哪些功劳?

  嬴政掌权后,开始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灭六国兼并天下。经过努力,嬴政最终于公元前221年完成史无前例的功业,而他因为自己功业伟大,于是称自己为“皇帝”,合并了三皇五帝,所以,才有了秦始皇。

  当然,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完成史无前例的功业还有众多人才的支持,比如我们熟悉的王氏家族、蒙氏家族,王翦、蒙恬这些将领在秦始皇灭六国过程中都出了不少力。尤其是王翦,灭掉了秦国最大的对手——楚国,单凭这份功业就无人能比。

  不过王翦并非灭楚的第一人,王翦之前,大秦帝国的另一位高级将军也曾率军攻打楚国,但与王翦不同的是,王翦成功,此人失败了。而此人失败后,也消失在了历史上,历史上鲜有记载了。这个人就是大秦帝国军方高级将领李信。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李信,其实,李信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建立了不少功业。

  李信的具体生卒年不详,但通过一些史书记载,我们大概能得出此人的出身和事迹。李信出身军方家庭,他的祖父李崇一代就已经入伍从军,试图借助秦国当时商鞅变法带来的新气象,通过军功爵制来改变命运。

  先人的努力下,到李信的时候,已成为秦国军方高级将领,而且是少壮派的猛将。李信的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灭燕国的战斗中。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嬴政挟灭掉韩国的余威,以王翦、李信各率兵马合围赵军。王翦主要负责攻漳、邺,而李信则带兵攻太原、云中,作侧翼协应。此时的赵国,经历了之前长平之战的惨败,李牧也被赵王冤杀,没了大将支持的赵国如同枯木一般,不堪一击,一打就垮,很快兵败,赵王被王翦俘虏。

  赵国被击败后,嬴政的兵锋便指向了燕国。熟悉嬴政的燕国燕太子丹十分惶恐,决定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挽救燕国,那就是刺杀秦王嬴政。随后太子丹招募到了荆轲这个勇士。

  因为拿了燕太子丹的好处,荆轲不得不去刺杀秦王,于是历史上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上演了。高渐离一首送别曲后,燕太子丹踏上了刺秦之路。又因为有督亢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所以,荆轲见到了嬴政。本来荆轲可以杀死嬴政的,但奈尔自己学艺不精,功败垂成。

  荆轲失败后,燕国迎来了灾难,嬴政勃然大怒,发动了对燕的灭国战争,而此次灭国之战中,表现最抢眼的就是李信。而此时的李信,做出了最令秦王政舒坦的事情:“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公元前226年,李信的先锋部队大败燕太子丹的燕军主力,迫使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随后李信带着几千秦军,一直对太子丹穷追不舍,太子丹最后潜伏于河水中才逃得性命。不过在秦军的压力下,燕王喜献上了燕太子丹的首级。

  此事在《战国策·燕三》中有详细记载: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灭燕战斗结束后,李信获得了秦王政极大的信任,“始皇以为贤勇。”随后嬴政将目光移到了齐国和楚国身上,嬴政问大臣齐国和楚国到底先打谁?李信说了一句:“楚地广,齐地狭。楚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於易。”李信意思是楚国“地广”、“人勇”,所以说“请先从事于易”,建议先攻打“地狭”、“人怯”的齐国,而后再攻楚国。不过嬴政并没有采用李信的建议,而是采取了先难后易的策略。先攻取了楚,最后才灭了齐。

  随后嬴政又问攻打楚国要多少军队?刚刚打了胜仗的李信,再加上年轻气盛,说:“二十万”,嬴政很高兴,又问王翦。王翦作为资深派说出了跟少壮派代表截然不同的观点,王翦认为要60万,而且非60万不可。

  60万兵力可是秦国的全部家当了,嬴政当然不愿意,于是嬴政任命少壮派代表李信为伐楚总指挥,负责伐楚事宜。还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结果李信却遭遇重大挫折。

  当然,李信的伐楚之旅一开始也确实比较顺利,他与蒙恬分兵出发,大败楚军,还包围了楚国的新都城——淮河南岸的寿春,楚国社稷濒危在旦夕。就在李信差点完成使命的时候,幺蛾子出现了。秦国的重臣昌平君突然起兵反秦,切断了李信军的后路,导致李信处于孤军深入的险境。与此同时,前方战争又节节失利。楚国在名将项燕(也就是项羽的祖父)的领导下,采用疲兵战术,对李信军长期骚扰之后开展偷袭,结果李信战败。

  李信在昌平君和项燕的前后夹击下,非常狼狈,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蒙恬掩护,李信根本回不去。《史记》记载“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李信伐楚之战最后惨败。那么,疑问是,李信为何惨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昌平君。昌平君的反叛是嬴政和李信始料未及的。问题是,昌平君的反叛为何如此重要?

  昌平君是谁?昌平君是秦国楚人势力的代表。他是楚国的王族后裔,昌平君的母亲还是秦国的王室女子,所以,昌平君在秦国身居要职,曾协助秦王嬴政平定嫪毐之乱。秦灭伐楚之前,昌平君受嬴政的委派到郢陈去稳定局势,也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由此可见,昌平君这个人还是很具有影响力的,再加上他所在的地方。因此说,昌平君的反叛,不仅是李信,就连嬴政都感到很畏惧。以至于后来同意了王翦的要求,给他六十万大军,以求灭掉楚国。如果楚国不灭,前期的功劳肯定前功尽弃,赵国和韩国的反秦势力反扑,这个后果是嬴政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说,李信虽然在伐楚失败,但他很无辜,也很悲哀,李信实际上吃了昌平君造反的亏,有苦说不出。要不是昌平君,李信极有可能超越王翦。而王翦就是因为灭楚才功勋卓著的。但历史不能重演,可怜的李信正因为这一次失败,从此再也没有担任总指挥,而随军作战。秦国完成兼并天下后,李信以功封陇西侯,尽于此,之后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史书上再没有李信的消息,也没有给出他的最终结局。不过有研究说,西汉的李广是李信的后人,如果此事可靠,那么,李信应该是得善终了。

  尽管如此,李信还是被历史低估了,他本来可以和王翦齐名的,但一次错误后,与名誉失之交臂,得不到相应的历史地位,被人遗忘,没有立传,可惜了。堪称秦灭六国中最悲哀的军方高级将领了。因为被人遗忘,是一种悲哀。